-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抗震设计》多媒体课件_第2章报告
2.2.2 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 抗震承载力验算----例题2-2 2》地基承载力验算 1.6m F=1800KN M=720KN.M V=45KN γm=18.0KN/m3 G=γG*d*A fakA 满足 满足 液化(Liquefaction )的定义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敲击盛满干砂的容器,砂子就会塞满而表面下沉,可是对于饱和的砂子(指砂粒间充满水的砂子,即通常在水面以下的砂子)给予振动,其压缩性能就低。 ——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松砂、粉土在地震作用下形成如液体一样的状态 2.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 2.3.1 地基土的液化 砂粒的振动 砂土液化试验 2.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 2.3.1 地基土的液化 日本新泻大地震(1964,M7.3) 日本新泻大地震(1964,M7.3) Kawagishi-cho的公寓住宅下沉和倾斜 液化的表现与震害 2.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 2.3.1 地基土的液化 唐山地震时,严重液化地区喷水高度可达8米,厂房沉降可达1米。 天津地震时,海河故道及新近沉积土地区有近3000个喷水冒砂口成群出现,一般冒砂量0.1-1立方米,最多可达5立方米。有时地面运动停止后,喷水现象可持续30分钟。 2.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 2.3.1 地基土的液化 ? 为什么只提饱和的砂土或粉土,而不提其他的土? ? 按土的粒径大小可以把地基分类为:砾石、砂、粉土、粘土地基。 ? 砂土地基的强度是由砂粒之间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形成的,摩擦力∝垂直压应力(地基自重/覆盖层厚度),砂土振动时,地基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砂粒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形成液化。 ? 粘土颗粒小,其强度是由粘土颗粒之间的凝聚力形成的,静力强度与动力强度相同,所以, 不会出现液化现象。 年代名称 年代符号 距今年数 主要现象 新 生 代 第四纪 全新世 Q4 1万年 更新世 Q3 200万年 冰川广布,黄土生成 晚第三纪 上新世 N2 600万年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 中新世 N1 2200万年 早第三纪 渐新世 E3 3800万年 哺乳类分化 始新世 E2 5500万年 蔬果繁盛,哺乳 类急速发展 古新世 E1 6500万年 (我国无古新世地层发现) 2.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 2.3.1 地基土的液化 地质年代表(新生代) 影响场地土液化的主要因素: 土层的地质年代和组成 日本新泻市的地质年代为全新世(距今约1万年),地质年代比较新,故容易出现液化问题。 土层的相对密度(黏粒含量) 1964年,日本新泻市地震中,相对密度为50%的地区液化现象明显,而相对密度70%以上的地区就未发现液化现象。 地震烈度与地震持续时间(地震特点) 烈度越高,地震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液化。 土层的埋深和地下水位的深度 砂土层的埋深越大,地下水位越深,其饱和砂土层上的有效覆盖压力也越大,越不容易发生液化。 2.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 2.3.1 地基土的液化 2.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 2.3.2 液化的判别 初步判别 标准贯入试验判别(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SPT) 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的场地土: 地质年代为Q3及其以前时; 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不小于某值时; 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某些条件时; 标准贯入试验的基本过程: 先用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15cm处,然后将贯入器打至标高位置,最后在锤的落距为76cm的条件下,打入土层30cm,记录锤击数为N63.5, N63.5 Ncr时为可液化土。 1、初步判别 2、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2.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 2.3.2 液化的判别 饱和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以前时,7、8度可判为不液化; 2.当粉土的粘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在7、8和9度时分别大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 3.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1. 初步判别 查液化土特征深度表 例 图示为某场地地基剖面图,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du=5.5m,其下为砂土,地下水位深度为dw=6m.基础埋深db=2m,该场地为8度区。确定是否考虑液化影响。 解: 需要考虑液化影响。 2.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 2.3.2 液化的判别 dw=6m db=2m du=5.5m 2.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 2.3.2 液化的判别 香港新机场的标贯试验 2.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 2.3.2 液化的判别 标贯试验设备示意图 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