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桑樹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桑树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一、桑象虫
桑象虫属鞘翅目,象虫科。俗称桑蛘、姬象虫、桑象鼻虫等国蚕区均有发生。
(一) 为害特点
以成虫蛀食桑芽及嫩梢基部,吃成深洞,有时也吃叶片、叶柄。春季食害冬芽,夏伐后为害更重,继续食害定芽和新梢,严重时整株桑芽被吃光,致使桑树枯死。
(二)形态特征
成虫长椭圆形,黑色有光泽。管状向下弯曲,形如象鼻,触角膝形鞘翅上有10条纵沟,沟间有一列刻点。卵长椭圆形,乳白色,孵化前变灰黄色。幼虫头部咖啡色,胸腹部浅黄色,无足,体常弯曲成新月形。蛹长椭圆形,初乳白色,后变黄褐色。
(三)生物学特性
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幼虫或蛹在半截枝枯桩中越冬,其中成虫占91.13%,次年3月至4月间,越冬成虫陆续从盖有细木丝的蛹穴中穿孔钻出,日夜蛀食桑芽,5月中旬开始产卵于皮层仍呈鲜活色泽的活半截枝中,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孵出后,即在皮下蛀食成细道,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旬始羽化,羽化后成虫当年不爬出,在半截枝上的蛹穴内越冬。
(四)防治方法
1.冬季或早春应彻底修除半枯桩、枯枝,并收集烧毁。发生严重地区,应采用齐拳剪伐,可减轻危害。
2.篱笆桑不能合理剪伐,有利桑象虫产卵繁殖,故桑园及附近不宜栽种篱笆桑。
3.夏伐后及时用50%杀螟松乳剂1000倍(安全期14天),或杀螟松与异稻瘟净1:1混合1000倍喷杀。夏伐后也 可立即用50%甲胺磷乳剂1000倍喷杀,安全期30天。
二、桑橙瘿蚊与桑瘿蚊
桑橙瘿蚊、桑瘿蚊均属双翅目、瘿蚊科。桑橙瘿蚊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四川、山东等省,桑瘿蚊则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一带,桑瘿蚊又称桑吸浆虫。
(一)为害特点
两种均以幼虫寄生在顶芽幼叶间,用口器锉伤顶芽组织,吸食汁液,造成顶芽弯曲、凋萎、发黑、腐烂脱落,枝条封顶。连续为害后,桑树侧枝丛生,枝条短小,叶质硬化变劣,导致桑叶减产并间接影响家蚕产茧量。
(二)形态特征
两种体形相似
(三)生物学特性
桑橙瘿蚊在浙江临安一年发生5—6代;山东、安徽一年5代,以老熟幼虫结成囊包在土下越冬。第二年5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多产卵于顶芽叶背皱折处或第一、二嫩叶背。在浙江临安,各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上旬和10月上旬。幼虫具背光趋湿性,老熟后从芽的外侧爬出,弹跳入土。 桑瘿蚊在广东一年发生3~4代,以休眠体在土下3—10cai处越夏、越冬。次年1月上、中旬解除休眠而化蛹。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方法 桑园冬季深翻,暴晒虫蛹,夏秋季勤削草,使表土通风干燥,开沟排水,降低桑园地下水位,保持土壤干燥,对抑制瘿蚊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2-5月中、下旬全面摘芯一次,在危害严重地区晚秋蚕结束后及时摘除顶芽,杀灭最后一代幼虫,减少越冬虫源。
3.覆盖地膜,以阻止瘿蚊成虫羽化出土和老熟幼虫入土。
4.剪侧扶壮,结合夏秋采叶,及时剪掉顶芽被害后生出的侧枝,使养分集中,增加条长。
5.土壤施药,在5月中下旬,休眠体大量羽化前,或夏伐后,可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每亩3~5kg拌细土40~50kg,撒匀在土面上然后翻下。或用5%喹硫磷颗粒剂,每亩2ke拌20~25kg细土撒施;或5%大风雷颗粒剂,每亩2kg拌20~30kg细土撒施。
6.顶梢施药,于各代幼虫孵化盛期,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50%辛硫磷或40%乐果1000倍液,蚕期用25%灭蚕蝇500倍喷芽或滴芽防治。
三、桑 毛 虫
桑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又名黄尾白毒蛾、桑褐斑毒蛾、桑毒蛾,俗称金毛虫、毒毛虫、狗毛虫、洋辣子等。国内务大蚕区均有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蚕区常猖獗成灾。
(一)为害特点
以幼虫食害桑树芽、叶,尤以越冬幼虫剥食桑芽为害最严重,以后各代幼虫食害夏秋叶。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桑叶下表皮和绿色组织成膜斑状,4龄后分散取食,吃成大缺刻,仅留叶脉,严重时将全园桑叶吃光。幼虫体表的毒毛,触及家蚕时,可引起螫伤症,出现黑斑点;当触及人体时,则可引发皮炎,如大量吸入可致中毒。
(二) 形态特征
成虫全体白色,雌蛾前翅内缘近臀角处有深茶褐色斑纹一个或无斑纹,雄蛾除此斑外,在内缘近基部还有一茶褐色斑。雌蛾腹部末端具黄色毛丛;雄蛾从第三腹节起即生黄毛,末端毛丛短而少。卵块多为长带形,外覆黄色茸毛。成长幼虫头部黑色,胸腹部黄色,背线红色。各体节上有许多红色或黑色毛瘤,上生黑色、黄褐色长毛和松枝状白毛,第六、七腹节背中央各有一红色盘状腺体。蛹茧长椭圆形,土黄色,其上附有幼虫毒毛。
(三)生物学特性 .
内蒙古、大兴安岭一年发生1代;辽宁、河北2代;山东3代;江苏、浙江、四川3代为主,间有不完全的4代,江西4代;广东6代。均以3、4龄幼虫在桑枝裂隙、蛀孔、束草或落叶内,吐丝结茧越冬。次年早春,当日平均气温升至10.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全管理人员初复训考核试卷含答案.doc
- 多模态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实践和展望-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开发与应用.pdf
- 电子商务测试题+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docx
- 数独的社交互动:与朋友一起挑战数独.pptx VIP
- 大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16”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警示学习教育.pptx
- 2017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pdf
- 医疗服务公司医疗旅游服务合作协议.docx
-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山西大学《生物化学》内部题库练习期末真题汇编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