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题点训练 三重比对,突破辨析选项正误的瓶颈
[复习方略] 高考考查论述类文本阅读,全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二轮复习仍然同一轮复习一样,先整体把握全文,再用比对法细心做选择题;多在快速阅读上下功夫,多积累感悟做选择题的技巧。
如何审准题、答好题?
自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有道德的生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和基本的诉求,因而,道德评判是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因。然而,如果将道德批判推向极端,变成了泛道德化批判,则事与愿违。
②最常见的是对偶发的个案的负面道德效应的任意放大。比如前一段时间舆论不遗余力地炒作社会上见危不助的案例,并以此为据放大人们道德品质上的瑕疵,甚至上升到“中国人人性之丑陋”的高度。道德主体随意地由个体被置换为整体,这混淆了特称判断与全称判断的关系,有以偏概全之嫌。批判者不愿意或者忽视了对具体外部环境、人的复杂道德心理进行深入分析,这显然过于简单与粗暴。
③在泛道德化批判中,人们会将非伦理现象伦理化和道德评价标准理想化。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是文化伦理化。在历史积淀中,人们形成了伦理化思维习惯,在今天突出地表现为泛道德化思维习惯:在对人的评价方面,侧重于人的道德性和道德人格的理想性;在对社会评价方面,侧重于社会道德力量和社会道德理想样态。
④泛道德化批判对社会整体性进行否定,它无疑是建立在对社会阴暗面过于放大化基础上的,但如果缺乏历史的视野、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其批判和结论就可能是无根的。泛道德化批判的对象不仅是人的道德品质本身,它还蔓延和深入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泛道德化批判就会对个体与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消极后果。
⑤泛道德化批判人为地增添了道德焦虑,由于它是用理想化的和最高层次的道德标准衡量一切,就使得批判者以外的一切现象都不符合批判者的道德要求,甚至充满了恶。另外,它还制约了自我道德反省能力的提升。一些习惯于泛道德化批判的人,极有可能在批判别人的同时也把自己的人格塑造成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严重分离的分裂型的道德人格。同时,泛道德化批判还容易产生世界观的误导。道德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引导力和社会历史进步的重要表现,但它毕竟是第二性的和非决定性的力量。泛道德化批判潜含着道德决定论的倾向,把社会问题道德化,又把道德问题的解决视为其他所有社会问题解决的基础和标志。
⑥在利益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形成基本的社会价值共识与信仰,凝心聚力。然而,人们一旦养成了泛道德化批判思维,便缺乏对他人品德的基本信任,甚至以贬低他人品德为能事,这势必带来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对立;一旦习惯于泛道德化批判,以怀疑一切为基点,这又势必造成人们社会认同度与协同力的下降,削弱社会向心力,强化社会离心力,制约社会的发展。
⑦当今泛道德化思维在理论上夸大了道德的功能,在实践上本末倒置,使人们忽视弘扬法治精神。固然法律与道德、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应当相辅相成,良法要体现合理的道德精神,不过,倘若道德过度地干预法律,造成道德情绪凌驾于法律理性之上,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便会受到威胁和破坏。例如,交通法规及其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舆论过于强调人道精神,使事故责任与赔偿责任出现分离现象,将有可能使违法者得利、守法者吃亏,增加了守法的成本,造成了守法良民的尴尬。类似的情况无疑损害了法的公正性,从长远看,不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选自《泛道德化批判反思》,有删改)
1.下列关于“泛道德化批判”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泛道德化批判是人们对有道德的生活这种人类社会共同的和基本的诉求进行评判,并出现评判失当,达到偏颇极端情形时所造成的。
B.泛道德化批判会让人们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泛道德化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将非伦理现象伦理化和道德评价标准理想化。
C.泛道德化批判对社会阴暗面过于放大,它批判的对象不仅是人的道德品质本身,还蔓延和深入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D.泛道德化批判人为地增添了道德焦虑,所有的批判者都会以怀疑一切为基点,在批判时贬低他人品德,同时也制约了自我道德反省能力的提升。
答案 D
解析 解题的重点是先筛选文中对“泛道德化批判”进行内涵解说的内容,再将四个选项与原文对照。D项相对应的内容在原文第⑤⑥段。仔细分析可知,本项所述的“所有的批判者”错误,应是“一些习惯于泛道德化批判的人”。这里将概念的外延扩大了,范围不当,导致错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舆论在不遗余力地炒作社会上见危不助的案例时,往往随意地将道德个体置换为道德整体,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明显过于简单与粗暴。
B.泛道德化批判虽然着眼于对社会整体性进行否定,但它直面社会的阴暗面,这无疑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益。
C.泛道德化批判把道德问题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MP11-10KVA技术方案材料.doc
- Be动词和人称代词试卷.ppt
- MPS212辊盘式磨煤机说明书材料.doc
- 创业机会识别材料.ppt
- 2015华政刑法考研经验案例.doc
- BGA维修技术手册试卷.ppt
- 2015会计甘肃继续再教育课后案例.doc
- 2015会计继续教育考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案例.doc
- 2015会计继续考试原题案例.doc
- BG-常用阀门知识试卷.ppt
- 调控性RNAi系统构建及其靶向诱导肿瘤干细胞凋亡对肿瘤免疫机制的深度解析与展望.docx
- 豫中地区气候变化对物候的影响:特征、机制与展望.docx
- 财务战略矩阵在生物制品行业的应用与优化路径研究.docx
- 县委书记在“践行正确政绩观”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对照检查材料.docx
- 2025年拟提拔干部个人三年工作总结.docx
- 关于深入推进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工作情况的报告(企业党委报告).docx
- 国有企业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
- 2025年乡纪委书记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发言提纲.docx
- 2024年云南省云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医务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4年浙江省仙居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护理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