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蓬安县文物古迹慨述
?蓬安县文物古迹慨述?邓四平/文?一、建置沿革慨述蓬安县境,约从公元前七世纪起,属巴国地。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秦灭巴国后属巴郡;惠文王更元后九年(公元前316年)属巴郡阆中县。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南境属安汉县,北境仍属阆中县。南朝宋、齐时期,隶属仍旧。南朝梁时,县境始置县,北部为大寅(后改名蓬池),南部为相如县。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北周所置蓬州由安固(今营山境)徙治大寅,南宋理宗淳佑三年(1243年)徙治运山(今河舒镇燕山寨),以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再徙治相如。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蓬池县。明太祖洪武年间省相如县,直属蓬州。清世祖顺治七年(1650年)蓬州改为不领县的县级散州。民国2年(1913年,废蓬州改名蓬安县。蓬安县有建县1500年的历史,地面遗存较为丰富,其境内的文物古迹通过1986年的普查共有四百余处,其中已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七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十九处。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蓬安先民们给我们创造、开辟并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祖先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而珍贵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二、部份文物古迹介绍1、周子古镇:?周口镇又名舟口,与相如故城(今锦屏镇)隔江相望。意为船舟码头之意思。后为纪念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曾来此讲学又称周子镇,下河街位于该镇的嘉陵江岸,从龙角山俯瞰,青瓦民居掩映着的古街道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这条不足1000米的百年古街,上有新华街、盐店街(红军街),下有下河街、顺河街,沿龙角山山腰而下连嘉陵江边。这里的房屋、店铺多是具有明清风格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3000余套(间)民房沿着近千米长、四五米宽的石梯两侧布局,首尾相连,错落有致。而今,沿坡而下的下河街,其座落的居民院落和濂溪祠、万寿宫、武圣宫、财神楼和洞仙观等古建遗迹,充分反映了相如古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生产力以发展水平,它对研究千百年来宗教、礼教在人们思想信仰中的影响程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周子古镇民居建筑群于二00七年六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子古镇古民居建筑群充分反映出了作为川东北商贸重镇的周子镇,当时的经济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真实情况,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因地势条件,周子镇民居布局因地制宜,傍山依次而建,整片建筑由低向高修建,错落有致、首尾相连。嘉陵江沿镇而过、山水相依、原生态环境良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体现。?从唐未开始,作为居民的聚散之地,至明清的商业重镇,特别是该镇曾因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讲学而得名,充分说明了周子古镇有着厚重的历史渊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红九军一部进驻周子镇后, 在嘉陵江东岸建立了数十个苏维埃区乡村政权,周子镇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份,在周子镇古石牌坊上至今还留下了红军当年的宣传标语,在龙角山栽下了红军树,它们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场所.2、蓬安旧城(相如故城):蓬安旧城在今蓬安县治所在地的周口镇西面的锦屏镇,与县城隔嘉陵江相望,背枕锦屏山(五马山),整个旧城依山傍水,地势广阔。其古建筑群现主要由文庙、武庙、城隍庙、玉环书院、龙神祠、天主堂六处组成,它们在方圆近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由东向西顺江排倒,依山而建。东端为龙神祠,西端为天主学堂,北端为文庙,南端为城隍庙。全部建筑面积为一万二千五百平方米,单体建筑五十余栋(间),其朝向皆为座北朝南偏东,均系清代木结构建筑。相如故城(今蓬安县锦屏镇)从武周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即为相如县治所,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又同为蓬州治所。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蓬州为蓬安县,至解放后的1957年12月15日止,该镇一直为蓬安县治所。锦屏镇作为州县治所共一千二六十一年。唐至明代城墙均先后毁于战乱,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在明宏治年间所建城墙旧址重修,复毁于战乱。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再次重修,乾隆三十一年、三十五年(1766年、1768年)相继缮筑。但今仅存断垣数处。旧城街道狭窄,民居低矮,古树较多旧貌犹存,清代所建的文庙、武庙、龙神祠、天主堂、玉环书院、城隍庙、真武宫等至今保存尚好。文庙首建自元初,明中叶曾移建于城北隅,万历二十四年迁复故址,天启年间与崇祯八年两次重修,现今的建筑为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再次重修。文庙又称孔庙、学宫。现除前殿的右厢房有部分残缺外,其余均保存完好。武庙重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40年),始建年代不可考,又称关帝庙,民国时称关岳庙、忠烈祠。现两进四合院均完整。城隍庙、清康熙二十年(1682年)重修,道光十五年(公元1836年)再重修,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和左右厢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