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育化学_11有氧工作能力报告
第一节 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一、概述 (一)需氧量和摄氧量 1、需氧量 指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 安静时约250ml/min(毫升/分) (或3.5 ml·kg-1·min-1) 运动时需氧量随运动强度而变化,并受运动持续 时间的影响。运动时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每分需氧 量也相应增加。 2、摄氧量(吸氧量) 概念: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 利用的氧量称为摄氧量。 安静时:200~300毫升/分(或3.5 ml·kg -1·min-1) 运动时: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每分需氧量成比例 增加,摄氧量能否满足需氧量,取决于运动项目的特 点。 在持续时间短且强度大的运动中以及低强度运动 的开始阶段,摄氧量均不能满足需氧量而出现氧的亏 欠。 (二)最大摄氧量及其影响因素 1、最大摄氧量( Vo2max ) 1)概念: 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 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 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有氧工作能力:能反映本人的有氧供能的能力。包括最大 吸氧量、维持最大和次大摄氧量的能力。 2)表示方法及参考值 男子 绝对值:3.0-3.5L/min 相对值:50-55ml/kg/min 女子 绝对值:2.0-2.5L/min 相对值:40-45ml/kg/min 2、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1)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1)心脏泵血功能是影响Vo2max主要(中央)机制 吸氧量=HR×SV×动静脉氧差 (2)肌肉利用氧的能力是影响Vo2max外周机制 ①肌组织从血液摄取氧的能力 ②肌肉组织利用氧的能力 慢肌纤维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肌纤维中线粒体数 量多、体积大且氧化酶活性高,肌红蛋白含量也较高。 增加摄氧能力。 2)遗传因素 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训练主要是提高氧化酶活性 及毛细血管的变化。 Vo2max的遗传度为93.5% 4)训练的影响 训练可增加心泵功能及骨骼肌对氧的摄取和利用 能力。 SV? HRrest??HR贮备? ②外周机制 Cap/MF值?(ST明显)?供血?供氧? 训练 MF中线粒体?酶活性??肌细胞利用氧? CO?肌细胞利用氧??肌细胞内外Po2差??摄氧? (三)氧亏和运动后过量氧耗 1、氧亏 在中等强度开始初期,由于氧运输系统惰性,不 能立刻发挥最大水平,使氧供暂不能满足需要;或剧 烈运动中,即使氧运输系统惰性克服,吸氧量仍不能 满足需氧量而出现氧缺--氧亏。 2、运动后过量氧耗 1)概念: 运动后恢复期内,为偿还运动中氧亏及运动后于 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运 动后过量氧耗 2)运动后过量氧耗的生理基础 包括:ATP、CP的再合成;乳酸的清除和恢复期内 各器官在高水平时的氧耗。 3)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影响因素 (1)体温升高 运动后体温??运动后又不能立刻恢复正常?代 谢仍较高??氧耗? 体温升高loC时,体内的代谢率可增加13%。 (2)儿茶酚胺的影响 剧烈运动?儿茶酚胺??促进细胞膜上的Na、K 泵活动加强?氧耗? (3)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膜Na+-K+泵活动??氧 耗? 3)乳酸阈的生理机制 (1)运动时肌肉缺氧 大强度运动肌肉缺氧?肌糖原酵解?乳酸??扩散入 血液? (2)需氧量大于机体摄氧量 需氧量大于机体摄氧量?糖酵解供能??乳酸? (3)肌纤维类型的动用 低强度运动ST动用占优势;大强度运动FT动用占优 势?血乳酸? (4)肝脏对乳酸的消除能力降低 运动时,血液重新分布,使肝脏血液减少,从而降 低了肝脏对乳酸的消除 (5)血乳酸浓度也与能量代谢物质的运用有关 运动时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抑制乳酸供能。 4)乳酸阈测定 受试者在渐增负荷运动试验中,连续采集每一级运 动负荷时的血样(一般用耳垂或指尖末梢血)测得其血 乳酸值。 5)影响乳酸阈的因素 (1)训练水平 系统有氧耐力训练?肌纤维血供?酶活性??乳酸阈? (2)运动项目 长距离耐力项目?乳酸阈? (3)肌纤维类型及酶活性 ST较多或有氧代谢酶活性??乳酸阈? (4)性别、年龄 性别:乳酸阈相同时?Vo2影响较大 男女 最大吸氧量无影响 年龄:对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稻渔共生模式中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监督》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15款广汽传祺GS4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汽车销售礼仪培训课件.ppt VIP
- 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docx VIP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3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区域地理东亚和日本课程教学设计.pdf VIP
- 锂电池负极粘结剂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规模分析.docx VIP
- 数学分析第5章.ppt VIP
- 中国锂电池负极粘结剂项目经营分析报告.docx VIP
-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知识测试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