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质学第六章选编.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能源地质学课件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 能源地质学 主讲人:杜振川 第六章 中国聚煤作用概述 第六章 中国聚煤作用概述 第六章 中国聚煤作用概述 第六章 中国聚煤作用概述 第六章 中国聚煤作用概述 第六章 中国聚煤作用概述 第六章 中国聚煤作用概述 第六章 中国聚煤作用概述 * * 第一篇 煤田地质学 第一节 煤炭资源简介 根据统计,全球煤炭资源量1986年为119897亿t ,2005年为9090.6亿吨。 然而,煤炭资源的分布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不均匀的。 从时间上看,地史上存在五个重要成煤期,即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其中又以石炭纪、二叠纪聚煤强度最大; 从空间上看,亚洲和北美州集中了世界绝大部分煤炭资源。 一、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按煤炭储量排列在前10名国家是:俄罗斯、美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南非、英国、波兰、印度。这10个国家的煤炭储量之和占全球总储量的96% 第一节 煤炭资源简介 全国煤炭储量位居世界第三 二、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从地史上来说,自震旦纪至现代都有聚煤作用发生,但聚煤期作用强度最大的时期是:石炭一二叠纪(30.6%)、早一中侏罗世(聚煤量占60.4%)、晚侏罗一早白垩世(7%)等三个时期。 除上海市外,全国所有省市都有煤存在,按各省煤炭储量排列,新疆、内蒙和山西是煤炭资源最丰富的三个省区,其次是陕西、宁夏、甘肃、贵州、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区。 大型聚煤盆地有四个,即鄂尔多斯盆地、吐鲁番一哈密盆地、准噶尔煤盆地、华北聚煤坳陷。 第二节 我国聚煤作用基本特征及聚煤区划分 一、我国聚煤作用基本特征 1)聚煤盆地的形成与展布严格受地质构造和构造体系的控制 煤盆地受阴山和秦岭东西构造带、南北向构造带,以及北东、北北东向华夏系、新华夏系构造制约而呈一定方向性展布; 如我国东部地区中生代中、小型煤盆地多为北东向或北北东向展布。 第二节 我国聚煤作用基本特征及聚煤区划分 一、我国聚煤作用基本特征 2)聚煤作用在时间上呈波浪式的演变 我国含煤岩系分布,从古生代经中生代至第三纪遍及各个聚煤区,但主要的聚煤期是石炭一二叠纪、早一中侏罗世及晚侏罗一早白垩世聚煤期。 第二节 我国聚煤作用基本特征及聚煤区划分 一、我国聚煤作用基本特征 3)聚煤作用在空间上有明显迁移性 早石炭世煤系分布于华南聚煤区;晚石炭世到二叠纪含煤岩系随时代变化有由华北转向华南的情况; 中生代含煤岩系分布有由西南向东北迁移的趋势; 老第三纪煤系分布于东北,新第三纪煤系则见于东南沿海及南方各省,聚煤作用有由北向南迁移的现象。 第二节 我国聚煤作用基本特征及聚煤区划分 一、我国聚煤作用基本特征 4)聚煤作用由浅海、滨海向大陆迁移 下古生代煤系为浅海相沉积,上古生代煤系主要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中生代煤系除部分为海陆交互相外,主要为陆相沉积,第三纪煤系少数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如台湾),多数为陆相沉积。 第二节 我国聚煤作用基本特征及聚煤区划分 一、我国聚煤作用基本特征 5)聚煤古地理类型的变化表现为浅海型一滨海型一内陆型 早古生代聚煤古地理多为浅海型;晚古生代以滨海型为主,少量为浅海型;中、新生代则主要为内陆型,只有少量滨海型。 第二节 我国聚煤作用基本特征及聚煤区划分 一、我国聚煤作用基本特征 6)形成的含煤岩系以煤层层数多,厚度比较稳定,含煤性好为特色; 第二节 我国聚煤作用基本特征及聚煤区划分 二、我国聚煤区划分 结合我国各区地质情况、主要聚煤期的时代、聚煤作用和含煤岩系的共同特点及其分布的地理位置等,将我国划分为六个聚煤区。 华北石炭一二叠纪聚煤区 华南二叠纪聚煤区 东北侏罗纪聚煤区 西北侏罗纪聚煤区 西藏滇西中生代及第三纪聚煤区 台湾第三纪聚煤区 吐哈盆地 贺兰山 准格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喜马拉雅山 天山—阴山 唐古拉山 横断山 龙门山 秦岭 燕山 长白山 银川 第三节 我国各聚煤区概况 一、华北石炭二叠纪聚煤区 华北石炭二叠纪聚煤区北以阴山、燕山为界,南至秦岭,西以六盘山、贺兰山为界,东至黄海、渤海,全区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全区煤炭总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50% ,华北聚煤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基地。 第三节 我国各聚煤区概况 一、华北石炭二叠纪聚煤区 1、聚煤期及其特点 聚煤期主要为石炭二叠纪,其次为早、中侏罗世和晚三叠世,第三纪也有煤的聚积。 聚煤作用的特点 : 1) 聚煤作用始于中石炭世本溪组,至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达到高潮,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石盒子组逐渐衰退; 2)煤系主要形成于阴山和秦岭两个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的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