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商品经济研究》绪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汉商品经济研究》绪论.

《秦汉商品经济研究》绪论. 秦汉商品经济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有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深入探讨。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应对之如何从宏观或总体上进行把握?其发展的表征和局限是什么?它与自然经济并存,而以何者为主?对于这些,目前学术界在认识上并非完全一致。因此,这里拟就当时四百余年中有关商品经济发展的轨迹、程度及其与自然经济的关系诸问题,提出一些初步意见,并做一梗概性的论说。 nbsp; 一、秦汉商品经济发展的轨迹 nbsp; nbsp;nbsp;nbsp; 中国的商品经济出现很早,历史悠久。迄至战国时代,各国的商品经济就已蓬勃兴起,处于凯歌进行之中,日益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汉时期的商品经济,在战国的基础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发展,此为学术界所公认。但当时商品经济运行的轨迹,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却呈现出明显的经济曲线,经历了一个波浪起伏的发展历程,具体表现为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 nbsp; (一)秦代商品经济有限发展阶段 nbsp; nbsp;nbsp;nbsp; 秦自商鞅变法后,尽管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从云梦秦简来看,商品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首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已有明显进展。当时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既有农副产品,也有手工业产品。粮食买卖已为常见。如据秦简《法律问答》谓:“有禀菽、麦,当出未出,即出禾以当菽、麦,菽、麦贾(价)贱禾贵……”。又《司空律》:“繫城旦舂,公食当责者,石卅钱”①。表明其时市场上的粮价较低。牲畜、家禽也有买卖。如秦简《仓律》载:“猪、鸡之息子不用者,卖之”。简文中曾提到猪、羊之类的“小畜”,每头的价格约在“二百五十钱”左右。畜产品的肉、皮、筋、角、脂等,也成为商品。据《厩苑律》:当时国家拥有的牛马,如果死亡,可以出卖其肉。并规定:“其大厩、中厩、宫马牛也,以其筋、革、角及其贾(价)钱效,其人诣其官,其乘服公马牛,亡马者而死县,县诊杂买(卖)其肉,即人其筋、革、角及索人其贾(价)钱”②。 市场上除农副产品外,还有各种手工业品出售。云梦秦简中多处说到有关丝、帛、布和衣服方面的买卖。如《法律问答》载:“甲盗钱以买丝……”,“今盗甲衣,卖,以买布而得……”。又《金布律》载:“为*[巾+蒙去草头]布一,用枲三斤。为褐以禀衣;大褐一,用枲十八斤,直(值)六十钱;中褐一,用枲十四斤,直(值)四十六钱;小褐一,用枲十一斤,直(值)卅六钱”③。这里提到的买丝、买布及一件褐值多少钱,显然是通过市场买卖获得的。除衣着外,一些日常器物如铁器、铜器、瓦器、车辆等,也是商品之列。如《金布律》:“其 ———————— nbsp;nbsp;nbsp; ①nbsp;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nbsp;nbsp;nbsp; ②nbsp;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③nbsp; 《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nbsp; 金及铁器人以为铜。都官输大内,内受买(卖)之……”。当时大内对这些器物,可以变卖。《司空律》规定:“城旦舂毁折瓦器、铁器、木器、为大车折輮,辄笞之。值一钱,笞十;值廿钱以上,熟笞之。”是知,这类器物也都是有市价的商品。其中有不少是来自宫手工业产品。 nbsp;nbsp; nbsp;此外,货币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秦简律文中提到钱币的地方很多。当时除了商品交换普遍以货币为中介以外,雇工的工价,也通常以货币为支付手段。如《司空律》:“或赎迁,欲人钱者,日八钱。…‘有罪以赀赎及有责(债)于公,以其令日问之,其弗能人其赏(偿),以令日居之,日居八钱”。当时有“赎迁”罪、或 1“居作”以劳役抵债者,每日工价为八钱。将雇工的工价量化为钱,不仅说明货币的广泛使用,也意味着劳动力商品化走向的形成。尤其值得注意者,凡奖惩或对罪犯判刑的轻重,也以货币之多少为衡量标准。例如:在军中能振作士气者,酌情奖给他钱或黄金;凡举报或捕获有功者,“当购二两”;凡官吏在清点物品时,数目有超过或不足者,以违职罪论处,根据责任大小罚以不同的钱币。不仅如此,而且当时对盗贼犯判刑的轻重,也是以其钱的多少为依据。如此等等。这方面的律文在《法律问答》中记得很清楚①。表明当时货币经济已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又修驰道、拆关塞等,应该说更加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推行“上农除末”政策,将商贾“谪戍”充边,严重限制了“末业”生产和商品流通。尤其是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出于政治斗争需要,为加强对东方六国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大量迁徙豪商富人,“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把关东六国的大商人,大工商主和贵族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