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平杨氏族源初考
建平杨氏族源初考
建平杨氏始祖考:
据《睡庵稿》(汤宾尹著)的《建平杨氏族谱序》记载,建平杨氏的始祖为龟山先生的从兄晓公。晓公是知名的隐士,他的儿子光义公是润州判(润州府的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镇江、南京、丹阳、句容、金坛、江宁等市县地。)当时适逢靖康之乱时道路阻塞,光义公的儿子志刚公不能返回故乡福建省将乐县,只能迁徙到相对贫瘠的、没有金兵侵扰的建平县。志刚公选择在昭德乡上阳堡安家落户(初步考证为今天的安徽省郎溪县涛城镇上阳村民委员会)。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建平杨氏发展为当时的巨族。据查安徽省郎溪县涛城镇是古镇,建镇历史有600多年。建平杨氏逐步向外迁播,湖南武陵(今常德地区)、浙江武义(今浙江)均有建平杨氏分布。
武陵建平杨氏家谱也记载了其始迁地为江南直隶广德州建平县昭德乡上阳堡与《睡庵稿》的《建平杨氏族谱序》记载一致,晓公也是武陵建平杨氏的始祖。
《睡庵稿》的作者汤宾尹是当时的名士,汤宾尹字嘉宾,号睡庵,别号霍林,安徽宣州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乡试中举。翌年夺会试第一名(会元)。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进南京国子监祭酒。内外制书诏令多出其手,号称得体。汤宾尹著作有《睡庵文集》、《宣城右集》、《一左集》、《再广历子品粹》十二卷等。汤宾尹所著的谱序是记载是详实可靠的。
靖康之乱期间的华东大地,兵祸频繁,水患多发,有关资料记载,古建平县在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率众在宣城、建平、广德、宁国一带活动,并占据宁国,不久撤退。 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金兵攻陷广德,岳飞领兵与金兵在广德、建平一带大战,六战六胜。 绍兴二年(1132年) 五月吕颐浩领兵至常州,前军将赵延寿在吕城镇叛变,犯金坛,陷建平。刘光世派遣大将王德追击至建平,全歼叛兵。绍兴四年(1134年)?大水漫堤破圩。
晓公是时公的从兄,从字辈看:晓公、时公的字辈均从日字旁,晓公与时公与同辈分。从年龄上看,如果晓公活到靖康年间,晓公应该是73岁以上的老人,其孙子正值壮年约30-40岁之间,可以担负家族迁徙的重任。
以上的资料及情况足以说明,晓公是建平杨氏的始祖,建平杨氏的里居地在古建平县昭德乡上阳堡。
武陵建平杨氏在元末明初从古建平县昭德乡迁出,是建平杨氏的支系,该支人才辈出,成为湖南武陵地区的望族,杨鸿、杨鹤、杨嗣昌、杨超曾等是武陵建平杨氏的著名族贤。
武陵建平杨氏耕读传家。据家谱记载:(杨瑛)好训子弟读书,尝对物祖言:“闻先世好学,今籍常武者率不习儒业,何以继先人而启来学哉!”。可见建平杨氏的家风在武陵世代传承。
二、武陵建平杨氏始祖考
武陵建平杨氏始祖为营阳侯杨璟,一世祖为足二公。
(一)武陵建平杨氏的相关谱序及族源记载。
1、足二公六世孙杨銮所撰谱序。
家谱记载杨銮所撰谱序为:“余尝病世俗多不务实 好侈大其族 动引名臣贤相、达官贵人为远祖,于祖宗名微行细耻而不详,使祖宗有灵,顾不饮恨于地下乎?余欲后世知其先之事迹,凡杨氏家常武者,备述其从军之由、艰苦之状,并生卒迁葬年月日,第立法浅易, 不繁于文,后世其无田舍余哉!做杨氏家谱。”
在明代营阳侯璟公后裔是受到迫害的,杨銮反对侈大族,其最根本目的是不让后世遗望先祖,错接世系,勉励后世光复家声。杨銮生活在明朝,他不可以对外称是璟公之后,为保存本家族,以图再起,杨清泉提出不侈大族的观点,从侧面上反映了武陵建平杨氏隐匿身份的意图。
2、杨足二十世孙杨嗣昌曾以杨足二的功勋向朝廷讨荫封。
杨嗣昌《与张司马凤翼》“敬启:敝卫祖军杨足二有陕西斩级功,已蒙本部叙录。兹具一呈,乞台台行湖广都司知会成荫,此世世子孙之感也。”
办理核实杨足二功勋的具体官员是张凤翼司马。张凤翼不谙官场世故,为人刚正,没真凭实据,他是不会给予办理相关核查工作的。杨嗣昌呈送朝廷的上书,显然被朝廷批准了,朝廷荫封杨嗣昌的长子杨山松为锦衣卫指挥(湖南通志有载,也有文献记载杨山松承袭正千户的)。
指挥使、正千户均与杨璟次子杨达的散骑舍人职务相当。这可以说明:1、足二公曾跟随杨璟征陕西(当时杨璟为征陕西的偏将军);2、杨达在军中职务为散骑舍人,山松公承袭的实际上是达公的职务,由此可见,足二公就是杨璟次子杨达。
家谱记载足二公洪武三年从父征蛮,与杨嗣昌所说:“敝卫祖军杨足二有陕西斩级功,已蒙本部叙录。”一致。洪武二年明朝平定了陕西,洪武三年杨足二正式录用为军官加入军籍。
3、足二公十三世孙清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兼两江总督超曾公撰于乾隆七年谱序“……其未远者当明以前先叶盖吴人也明初有先公讳足二者爰始自吴建平而诣澧镇蛮公之先世依据未详……”。
超曾公指出:足二者先世乃奉旨前往澧州镇蛮的将领。杨氏将领在这个时期奉旨征蛮的只有杨璟。
4、澧州儒学正堂孙祚泰所撰武林建平杨氏碑记记载“……澧西杨氏之族源自关西代远年湮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