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相廣锰银矿床地质特征
涿鹿县相广锰银矿床地质特征
魏明辉 陈树清 刘成维 谷振飞 杨 云 李玉红
(河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075000)
摘 要: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的相广锰银矿床,是一个较早发现的中型低硫化物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赋存于晚侏罗纪后城组和张家口组,锰银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围岩受热液影响形成明显的矿化蚀变带。围岩蚀变带特征及此生氧化带的垂直分布特征均显示矿床深部存在高中温热液多金属矿床。
关键词:锰银矿床;花岗斑岩;成矿特征;河北;相广
河北省涿鹿县相广锰银矿床开采历史悠久,在宋朝初年该区就有炼银的相关记载。20世纪80~90年代,对其开展了普查工作,探明金属资源量达中型规模;2007~2008年开展了详查工作,迄今矿床边界尚未控制,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使金属资源量达大型。因此,深入研究该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探讨其形成机理,建立成矿模型,对今后寻找和评价此类矿床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1 成矿地质背景
相广锰银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部,燕山褶皱带西北端。该区经历了多期复杂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从元古代吕梁运动到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对其都有影响。
1.1 地层
矿区地层简单,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中统后城组、上统张家口组及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地层。张家口组与下伏的后城组为不整合接触,其中后城组凝灰质杂砂岩、张家口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是主要的赋矿围岩。
1.2 构造
矿区位于矿区处于小矾山向斜和相广断陷盆地的东南翼,地层为单斜构造,褶皱构造不发育;矿区构造以断裂构造、古火山构造为主,
区域断裂构造主要有近NE向F1和F2两组,为中生代相广断陷盆地的“边缘断裂”,是矿区重要导矿构造。矿区内分布一系列走向近NW向,倾向NE,倾角58–76°的断裂构造,断层带宽几米至近100m,属压扭性断裂,系F1和F2断裂之间的次级断裂,为矿区主要控矿构造。
矿区位于古火山构造近中心部位,周围环以角砾岩带、环状断裂带、铁镁质–长英质侵入岩体,直径约11km;古火山构造内可划分出2个环形矿化蚀变带,并与矿区锰银矿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1.3 岩浆岩
该地区内的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喷出岩以熔岩层形式产出,构成张家口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侵入岩以花岗斑岩形式产出,呈斑状结构或显微花岗结构,主要矿物为碱性长石(条纹长石和正长石,占35-40%)和奥长石(占30-35%),次为石英(占20-25%),副矿物有磁铁矿、磷辉石及锆石。
矿区西部分布大面积侏罗纪晚期花岗斑岩,并呈薄层岩床侵入到侏罗系张家口组上段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矿区内以岩墙被动侵位到高角度含矿断裂构造内。花岗斑岩区域上呈环带状分布,系古火山构造的组成部分,是该矿田的主要成矿母岩。
2 蚀变类型与分带性
矿区锰银矿脉围岩蚀变较弱,发生蚀变的围岩为渗透性较强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凝灰质杂砂岩及花岗斑岩。蚀变围岩空间上严格受构造控制,表现出线性分布特点。围岩主要有硅化-泥化-褐铁矿化和青磐岩化两种蚀变类型,其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是硅化-泥化-褐铁矿化蚀变。
2.1 硅化-泥化-褐铁矿化蚀变带
硅化 呈条带状及块状分布于整个蚀变带内,蚀变围岩呈白色、灰白色。后期锰银矿化与硅化强度关系密切,高品位矿体多发育于强硅化带边部,并伴生石英-褐铁矿-锰矿细矿脉,与其它浅成低温热液Ag-Au矿床相比,其石英含量相对较少。
泥化 标志矿物主要为断层泥及近地表氧化物,另外,钻孔岩芯多见含黄铁矿的高岭土(绢云母?)。
褐铁矿化 以细脉浸染状发育于蚀变带内(褐铁矿与锰的氧化物共生)。原生黄铁矿含量仅为0.5-3%,但断裂构造蚀变带200m深处可见褐铁矿。经钻探验证,钻孔底部岩芯可见细粒脉状及浸染状黄铁矿。
除此之外,高品位锰银矿体内,偶见石英细脉两侧分布钾化(冰长石化?)蚀变带。
2.2 青磐岩化蚀变带
青磐岩化分布于2号脉及13号脉东北部,系2号脉体典型的蚀变,矿物组合以绿泥石-碳酸盐-黄铁矿为主。除此之外,2号脉北端普遍存在碳酸盐-锰的氧化物。
2.3 蚀变带关系
矿区硅化-泥化-褐铁矿化主要沿14号和13号脉两侧发育,矿区东部2号脉两侧(主矿带外围)则为青磐岩化。通过分析矿床蚀变带空间位置,同时结合蚀变矿物形成温度可发现,硅化-泥化-褐铁矿化应为内蚀变带,青磐岩化属外围蚀变带。值得指出的是,14号脉(断裂构造带)及外围受花岗斑岩侵入活动影响,形成“混合岩”区,结合蚀变带空间关系,说明14号脉或其附近应为含矿热液中心,随着热液向外围运移侵位,温度降低,在2号脉出现青磐岩化。
3 矿床地质特征
受古火山构造及断裂的控制,矿区内发育大小不等锰银矿脉(蚀变带)43条,矿床成因类型属低硫化物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另外,区域内还发现金、铜、钼、铅、锌等小型矿或矿化点,总体来看,矿床与矿点多数围绕古火山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牧野professional5使用说明书摘要(a1系列 a51 a61 a71 a81 a82 a92卧式加工中心)新.pdf VIP
- 工伤赔偿协议书.docx VIP
- 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方案.docx VIP
-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光伏组件》.pdf VIP
- 2025年山东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范本(3篇).docx VIP
- 《跨境直播运营》课件——跨境直播团队的人员配置.pptx VIP
- 白茆水库保护规划暨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pdf VIP
- 大型商业综合体弱电智能化规划方案大型商场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城市综合体弱电方案.docx VIP
-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小升初英语试卷.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