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促进地区内部的协调发展
促进地区内部的协调发展
一、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财政分权等政策的推行,中国各个地区有了更多的经济发展自主权和积极性,普遍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都有显著提高。以人均GDP水平最低的贵州省为例,2007年与1978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经济总量增长了12.6倍,年均增长9.1%;人均GDP从1978年的175元,增加到2007年的6195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翻了近三番,年均增长7.66%。但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显著,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差距是中国中长期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所以有必要对地区差距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很多学者从许多方面对中国的地区差距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关注于中国的省际间地区差距问题,对省内差距问题较少有系统的研究。实际上,中国许多省份的面积或人口规模很大,地域面积大于40万平方公里的省份有7个,2007年全国共有10个省区的人口大于5000万人,其中3个省的人口大于9000万人。省份内部的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只考虑省际间的地区差距问题,还不能较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中国地区差距的情况。另一方面,2004年中国首次进行了全国经济普查,各地区并根据经济普查的结果对历史经济数据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调整后的数据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本文主要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的地区差距状况、并对省内的地区差距进行分析研究。
二、有关中国地区差距的主要研究
许多文献研究了中国区域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大多数研究发现在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1978-1990年间,中国省际间人均GDP的地区差异明显下降,如Jian,Sachs and Warner(1996),Hu and Wang(1996),Dayal-Gulati and Husain(2000),Li,Feng and Hou(2004)。多数研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农业地区的初始人均产出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一段时间内的农村改革使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的增长,因此欠发达地区的改革受益更大。从1990年起中国的地区差距则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Wang and Fan(2004),Kanbur and Zhang(2005)),这主要是因为沿海和内陆省份的差距在拉大。Wu(2002)特别讨论了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对地区差距的影响,他发现如果不考虑3个直辖市的数据,则中国的地区差距程度将大大降低,由于3个直辖市和其他省存在一定的不可比性,因此将3个直辖市与其他省份混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可能会得出不正确的结果。较新的研究,如Xu and Li(2006)发现在1990年以来,地区之间基本上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但2000年以来地区差距扩展的速度已经有所减缓。
许多研究还发现(Kanbur and Zhang,1999,Yang and zhou,1999,中国的城乡差距构成了整体差距的主要部分。Kanbur and Zhang(1999)采用28个省份(不包括京、津、沪)在1983到1995年城镇和乡村居民消费水平数据,发现城乡差距构成了整体地区差距的70%。Yang and Zhou(1999)也发现了城乡收入差别的大幅度增加。另外许多研究发现改革以来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差别或者东、中、西部的差别在迅速扩大。Yao and Zhang(2001)把中国的省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采用基尼系数分解的方法发现1990年以后,中国区域间不平等所占的比重上升到接近80%。万广华和张藕香(2006)采用Theil_L指数分解的方法,同样发现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差异不断扩大,到2001年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差距占中国总体差距的77%左右。
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地理性、制度性以及其他因素影响了中国地区差距的发展变化。万广华(2004)发现乡镇企业(TVE)、教育水平、资本投入是决定农村地区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Wang and Fan(2004)发现FDI、政府转移支付、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影响了中国地区差距的发展.其他一些研究如Litwack and Qian(1998)、Demurger et a1.(2002,),Yang(2002),Renard(200Z)、Young(2000)、Demurger(2001)还发现中国的区域性发展战略、向城市倾斜的政策、国有企业改革、财政分权、公共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都是促使中国地区差距加剧的重要因素。Li,et a1.(2004),P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版房屋抵押贷款合同范本.docx VIP
- 基于反作用飞轮和磁力矩器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分析-analysis of satellite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reaction flywheel and magnetic torque device.docx VIP
- 地贫筛查中的血红蛋白电泳.pptx VIP
- 光电开关HPX-AG系列使用说明书.PDF VIP
- 精神科患者风险的管理.pptx VIP
- 保护女职工权益知识竞赛题库50题(答案).docx VIP
- 盖板涵施工监理细则.pdf VIP
- 迅达3300调试汇总.doc VIP
- (高清版)B-T 19843-2022 工业通风机 射流风机性能试验.pdf VIP
- 冰美人淘宝直播数据复盘.xls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