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长安政变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末长安政变分析

自人类拥有历史以来,斗争就没有停止过。从黄帝战蚩尤以争取本民族的生存空间,到各党派为了各自的集团利益而争夺,其实,历史从来没有改变。总会有人无故化为历史的粉末,在历史的无情车轮下被碾压,被诋毁。然后成为我们熟知的形象,被人有意或无意塑造的形象,历史需要的形象。看着他们的种种,我竟然莫名的心疼。就如同一个忍辱负重的军人,最后被一帮平时受压迫的刁民当做叛徒,狠狠地毒打。皮开肉绽,血流不止,绑在街上游行示众。而历史上的他们,竟被毒打了上千年。 1长安政变的基本经过 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死,刘辩继位,是为少帝。大将军何进联合门阀士族欲诛杀宦官,害怕自己实力不够,便召各地郡国兵入京(董卓、丁原就是这个时候应招)。不料何进本人反被张让、赵忠等人杀死。西园军八校尉之一的袁绍遂带兵尽杀宦官。 在京幾陷入混乱,政权摇摆之时。前将军董卓带兵进入洛阳,强行控制南北两军和西园军,掌握政权。后关东群雄发动讨董之战,为稳固政权,董卓遂将都城迁往长安。 董卓执政期间,废杀少帝,立献帝,鸩杀何太后,自封太尉、郡候、国相,位居三公之首。 献帝初平三年(192)夏四月,献帝有病初愈,群臣于未央殿朝贺。以王允、吕布为首的反董卓势力发动政变,杀死董卓。后王允使皇普嵩往郿坞(董卓军事政治据点)攻卓弟旻,杀卓母妻宗族。 王允对董卓残党,如李傕、郭汜、贾诩、樊稠等人的投降不予理睬,欲赶尽杀绝,斩草除根。 同年,董卓残党李傕、郭汜等人率凉州兵围攻长安,王允势力兵败,奋武将军吕布率百余骑出逃,王允一党尽皆处死。长安政变彻底结束。 2汉末的政治军事形势 2.1中央形势: 东汉政权的主要支柱有五个:外戚、宦官、士族、宗室、武人。因汉光武帝本是南阳士族,故称帝后国家的实际权利分配为武人与士人共掌权柄。 东汉三世而衰,汉光武帝刘秀及明、章二帝后,历代皇帝都是年幼即位,和帝10岁,殇帝刚满百日,安帝13岁,顺帝11岁,冲帝2岁,质帝8岁,桓帝15岁,灵帝12岁,献帝9岁。 皇帝年幼无知,只能由母后临朝、操掌国政。而母后又多依靠娘家父母兄弟,这便形成了外戚专权(东汉如窦宪、阎显、梁冀、窦武、何进)。小皇帝年龄渐长,想要亲政收权,自然与外戚发生利益冲突,对飞扬跋扈的外戚日益不满,忍无可忍之后,便依靠和指使身边的宦官诛杀外戚。而宦官们又以此居功自傲,乘机专权,进而垄断朝政。这就引发了东汉政坛的一大奇景,外戚与宦官的殊死搏斗。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武人逐步淡化出朝堂,宗室开始进入历史舞台。东汉五次外戚与宦官的大规模斗争中又隐隐约约为士族所左右。而士族历经两次“党锢之祸”,公开势力被大部分削弱,本身无法形成一个有组织的派系,某种程度上依附于外戚和宦官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直到爆发了影响历史的“洛阳政变”2.2地方形势: 东汉地方形势一直很严峻,西凉屡次被羌族和当地势力侵扰,历经“三通三绝”,耗损了东汉大部分的国力和财力,为帝国的灭亡埋下伏笔。北疆鲜卑人于二世纪中叶得到统一,定都弹汗山。对并州、幽州一代虎视眈眈,百年之内南下掳掠人口资源不计其数。辽东乌丸人多次发起叛变,与鲜卑里应外合把战火一直燃烧在幽州大地。而对东汉最致命的一次冲击则是历史上有名的“黄巾起义”,这次起义直接导致了东汉对地方政策的改变,改刺史为州牧,主掌一州军政大权。导致了地方势力崛起和军阀割据(如袁绍、刘焉、周瑜等)。亦是黄巾起义的后遗症导致之后的华夏大地战火纷飞,再无宁日。 3长安政变之前的主要派系及人物 3.1董卓势力: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出身富豪,父曾为颍川郡轮氏县尉。 “性粗猛有谋”,有臂力,能左右驰射。“少好侠,尝游羌中”,与羌人豪帅相结,享有“健侠”之名。 桓帝永康元年(167),以六郡良家子任羽林郎,统管元郡(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羽林军。旋升军司马,随中郎将张央征讨并州叛羌。积功历升郎中、广武(今山西代县)令、郡守北部都尉、西域戍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刺史、任中郎将后,败于黄巾军,贬回陇西。 灵帝中平元年(184),边章、韩遂杀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太守陈懿,笠年以讨伐宦官为名,率军“入寇三辅,侵逼园陵”。重启董卓为中郎将,拜破虏将军,大败边章、韩遂,封台乡侯,食邑千户。中平三年(186),韩遂再起,联合马腾、王国等人进攻三辅。五年攻至陈仓(今陕西宝鸡),危及长安、洛阳。再、拜卓为前将军,与左将军皇普嵩大败韩遂、马腾,共解陈仓之围。拜并州牧。拒交兵权不赴任,率军进驻河东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