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融资功能的转变.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信用社融资功能的转变

农村信用社融资功能的转变 摘要:农村信用社在经历多次改革后,经营绩效仍然低下。本文通过回顾信用合作的发展历程,认为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源是资金短缺条件下的二重金融制度。自1995年来,资金短缺已经逆转为资金盈余,二重金融制度已失去经济基础,政策转向成为必然。最后提出了改革建议,认为首要的是政府的恰当定位。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二重结构改革 Abstract: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Rccs) performance is still low after a number of reform.This article thinks that the cause of the dilemma resulted in the dual financial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hortage of funds by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Rccs.Since 1995,the shortage of funds has been reversed to a surplus of funds.Dual financial system has lost its economic base and the policy shift inevitable.Finally,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proposals,of which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the Government identify its role is primarily. Keywords:RccsDual financial systemReform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世界第一家信用合作组织于1847年在德国诞生,150年来合作金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得到蓬勃发展。中国的信用合作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据资料记载,我国最早出现的农村信用合作组织,是土地革命时期湖北省黄冈县农民协会建立的信用合作社。现阶段,有关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通过回顾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历史,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面临诸多难题的根源是资金短缺状况下中国社会的二重结构,这正是农村信用社发展和下一步改革的关键所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信用合作的发展阶段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1试办和迅猛发展阶段(1950~1953)。到1953年,全国共建立了信用社9400多个,信用互助组20000多个,供销社内部的信用部3000多个。入股农民6000多万户,吸收股金1200多万元,存款7400多万元,贷款7700多万元。[1]农民依靠互助的力量,解决了生产和生活上的资金困难,促进了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1955年,在毛泽东的发动下,全国合作化运动迅速掀起高潮,信用社也发展到16万个,建社的乡占全国总乡数的85%,入社农户7500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52%,集中股金2亿元。到1956年底,全国97.5%的乡建立了信用社,基本上实现了信用合作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2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对农村信用社的冲击(1958~1976)。国务院把银行的农村机构和人员全部下放给人民公社,与农村信用社合并,成为人民公社的信用部,不过还挂着银行营业所的牌子。取消农村信用社原有的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信用部及其所属信用分部直接由公社及公社以下管理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和管委会管理。196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又进一步明确农村信用社是劳动人民资金互助组织,重新建立农村信用社取消人民公社信用部,由国家银行和人民公社对其双重领导,农村信用社恢复了作为独立的经济组织。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信用社也受到严重冲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对银行工作进行整顿,对怎样加强信用社工作也进行了研究。明确信用社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这从事实上彻底取消了信用社的独立存在,信用社丧失了合作属性,实际上变成了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3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阶段(1980~1995)。从1980年到1995年的十几年中,农村信用社始终围绕着如何把信用社办成真正合作金融组织这个命题进行了反复的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