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火灾快速封闭技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礦井火灾快速封闭技术

矿井火灾快速封闭技术 作者:于国志 刘王闯 周 宇 沈阳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红阳三矿 摘要: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煤矿矿井火灾预测预报理论及方法、矿井煤炭自燃火源区域探测方法、矿井防灭火技术、矿井火区封闭方法,分析了我国在煤矿矿井火区快速封闭的发展应用及展望。 关键词:矿井火灾;煤的自燃发火;防灭火技术;快速封闭;快速封闭研究进展 Abstract:summarized the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coal mine mine fire to forecast the forecast theory and the method, the mine pit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fire hazard region survey method, the mine pit guarded against the fire fighting technology, the mine pit fire area seal method, has analyzed our country in the coal mine mine pit fire area fast seal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and the forecast. Key word:mine fire;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gnition; Guards against the fire fighting technology; Fast seal; Fast seal research progress 1 绪论 矿井火灾是直接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我国煤矿自燃发火非常严重,有56%的煤矿存在自燃发火问题,而我国统配和重点煤矿中具有自燃发火险的矿井约占47% ,矿井自燃发火又占总发火次数的94%,其中采空区自燃则占内因火灾的6O%。1984年前的32年,我国煤矿矿井共发火10296次,1985~1990年间百万吨发火率为0.76次。我国在8O年代仅统配煤矿就发生10多起重大胶带输送机火灾,造成200多人死亡和上亿元的经济损失。进人90年代后,矿井生产逐步向高产高效集中化发展,其火灾发生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也随之升级。1990年小恒山矿因胶带火灾死亡8O人,伤23人,直接经济损失567万元。1995年12月,大屯煤电公司姚桥矿一400m 水平东翼胶带输送机大巷发生特大胶带输进机火灾事故,烧毁胶带8 500m,造成27人死亡,事故波及一400 m大巷及三个采区,并引燃煤仓及巷道顶部煤体多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30余万元。在矿井救灾过程中,因密闭不及时、密闭范围过大,控制火势时间较长,和快速密闭无法实现延时自动密闭,引起二次事故发生的事例也不胜枚举。在矿井救灾过程中如何实现快速封闭火区、减小封闭范围是缩短火灾延续时间、减小事故损失、避免二次灾害的主要技术难题造成这些事故及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煤矿整体防灭火技术水准和装备能力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 为了加强煤矿防灭火安全技术,我国从50年代起就在煤矿推广了黄泥灌浆防火技术,6O年代至70年代又研究出了阻化剂防火、均压通风、高倍数泡沫灭火等技术,8O年代至90年代则研究了矿井自燃发火预测系统、惰气防灭火、快速高效堵漏风、带式输送机火灾防治等技术,井逐步形成适应普通采煤法和高产高效采煤法的综合防灭火技术。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理论研究起步晚,防灭火关键设备和技术有待完善和配套,有一批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矿井火灾防治工作仍然是矿井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2 矿井火灾预测预报理论及方法[1-9] 2.1 煤的自燃机理研究 近年来,根据固体有机物氧化理论,我国一些学者对煤的自燃,特别是对其初期的氧化现象进行的研究表明:煤炭的氧化和自燃是一种基---链反应。即煤炭在其生成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含氧游离基,如羟基(-OH)、羧基(-COOH)和羰基(C:0)等;在低温下,煤从空气中吸附的氧气与这些游离基反应,会生成更多的、稳定性不同的游离基,这时放出的热量虽很少,但煤的活性增强;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继续,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就可能发展为煤炭自燃。 2.1.1 煤炭自燃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四要素) 2.1.1.1 煤具有自燃倾向性(即在常温下有较高的氧化活性); 2.1.1.2 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呈破碎状态并集中堆积存放: 2.1.1.3 有连续的供氧条件; 2.1.1.4 热量易于积聚。 2.1.2 影响煤炭自燃倾向性的因素 2.1.2.1 煤的变质程度(煤化程度) 炭化程度越高,氧游离基的含量越少。 2.1.2.2 煤的成分。含丝煤越多, 自燃倾向越大;含暗煤多的煤,一般不自燃

文档评论(0)

df9v4f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