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外部空间研究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1外部空间研究摘要

(2)不定性 有时,外部空间中的私密性-公共性层次错综复杂,介于最私密和最公共两极之间的场所,很难判断其倾向。在空间缺乏明确区分的情况下,不定性尤为严重。同时,时间和天气也会产生相关影响。特定时间或天气中经常发生公共性活的热闹场所,在另一条件下却游人寂寥、场景冷清。 (3)相关性 上述层次关系与社会物质环境的特点密切相关。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外滩滨江绿地下班之后几乎全部为恋爱族占领,一条长凳坐三对情侣屡见不鲜,既是“奇迹”,又是“窘境”(作家王安忆语),社会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 另一方面,物质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私密性活动多发生在通过人流较少而又半封闭的小空间之中(如凹入式座椅、花架、树阴等);而公共性活动多发生在边界明显且位于交叉路口的较大场所。 有时,社会和物质因素会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 几年之后(1985年).回访了外滩滨江绿地,发现观看黄浦江江景的游人已大为减少。原来,旧船和趸船上新开张的水上舞厅、旅社和饭店越来越多,成为水上屏障,几乎完全阻挡了观景视线。正是功利主义的社会因素作用于环境,促成了物质方面的改变,并相互结合改变了人的行为。 20世纪90年代,滨江绿地再次改建,观景重又成为新建平台上的主要行为。 三、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 在设计中,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会吸引使用者,从而增加外部空间的使用频率、时间和生气感。 例如,广东中山利用废弃的工厂场地新建了歧江公园,设计者不仅保留了原有厂房的结构.而且还在园内设置了外形模仿各种机械设备的雕塑,部分可以进行简单操作,结果引起游人驻足观看,引发了“好奇和探索行为” ,成为公园的亮点。 粤中造船厂旧址,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个厂曾经很红火,那时候,中山人都以能进这个厂当工人为荣,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珠江三角洲的公路逐渐发达起来,船作为交通工具也在日益丧失它的重要性,90年代末,船厂不得不解散。1999年,中山市政府打算把这个厂改建成一个公园。 。 歧江公园在夜晚中最美丽的景点“琥珀水塔”。本来一座五六十年历史的水塔,再普通不过,无论从历史和美学角度都不值得珍惜,但当它被设计者罩进一个泛着现代科技灵光的玻璃盒后,却有了别样的价值。同时,灯光水塔又起到引航的功能。仔细看,还会注意到在其顶部的发光体利用太阳能,将地下的冷风抽出,以降低玻璃盒内的温度,空气的流动又带动了两侧的时钟运动。 喷泉从布满铆钉的钢板中喷出,这个细节中显得特别漂亮。以造船过程中普遍使用的铁栅格作为设计材料。 这是一个名宇叫做“红色记忆”的装置艺术作品。一个红色的盒子,含着一潭清水,用它的一角正对着入口,任两条笔直的道路直插而过,如锋利的刀剪,无情地将一个完整的盒子剪破。 中山美术馆内景。两层楼,内有铁青色钢架和鲜艳的柠檬黄墙壁,以及大幅的落地玻璃。 四、预防和减少破坏行为 人性有善、恶两个方面,当成为人群中一个匿名成员时,便处于失个性化状态,容易丧失应有的责任心,行为失于检点:甚至匿名助恶胆,个别人变得肆无忌惮。因此,公共场所中各种设施除自然损坏外,个别人的不良甚至破坏行为防不胜防,在所难免。 针对不同原因,提出以下保护公共场所及其中设施措施的建议: (1)使用者群体与环境特征相互匹配与适应 在功能方面,有些广场和绿地纯粹用于居民休闲,使用者主要为附近步行范围内的居民,不宜过大,距离也不宜过远。据武汉市公交行业一次问卷调查发现,84.84%的被访问市民认为500m左右设一个站点适宜,这一距离也可以作为建造市民日常活动的小游园的参考。 文化方面,公共设施也应该遵循人乡随俗的原则。研究发现很多不适宜的异用、误用、滥用、甚至破坏性行为,是由于群体对环境不认同,不适应,群体行为与环境不协调引起的。 只有保持历史和记忆的连续性,才更有利于使用者对场所的认同和适应。 场所的环境特征符合使用者群体的文化和亚文化特征,满足他们基本的日常行为要求。并靠近相应的使用者群体(便于出入、没有实际障碍),是达到认同与适应的有效手段。 (2)设计与管理相互配合 在决策与设计的同时,要认真从生态角度考虑,多从环境特性本身寻找可能遭破坏的原因,从一开始就尽量减少维护与管理的麻烦。管理和维修部门府及时向决策及设计部门反馈有关的环境信息;决策者与设计者也应经常通过观察或向管理部¨收集有关的信息,不断改进设计,提高环境质量。这些部门的有机结合,也是促进环境可持续发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