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第二节学生观
? 很多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和人打交道,其实并不真正了解人,在“盲干”+“蛮干”。 学生观: 20世纪80年代 学生是人 ;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 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0世纪末 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差异性 21世纪初 具体个人 当代学校教育需要重建学生观 认识学生成长的可能性与主动性 认识学生的具体性 认识学生成长的综合性 认识学生成长的复杂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 重 的 需 要 归属 的 需 要 安 全 的 需 要 生 理 的 需 要 以“我的学生观”为题,做一篇议论文(20分)要求:1、结构完整,观点鲜明,成一家之言???????? 2、字数不少于800字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请在3分钟时间内,用简笔画画出我的学校。 问题: 画到人的请举手? 画出了学生的请举手? 画出了学校所在社会环境的请举手? 学生观 “我们现在只有儿童教育 但没有儿童。” 你如何看待儿童?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儿童观的演变? 一、从古代到文艺复兴前:“被压抑的儿童观时期”。儿童的价值与权利并没有受到重视。 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Miniature?Adult) 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身高和体重的不同而已。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儿童被期待象成人一样去行动,充当童工,充当童农,充当童商等,使之过快、过早地生长发育。 ??“救救孩子” 2、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是有罪的(Sinful) 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行赎罪。儿童体内的各种毒素,是儿童犯罪的根源,容易导致儿童的错误行为,而严酷的纪律则会减轻、甚至消除儿童的这种行为,可以责骂、鞭打儿童,对儿童施行体罚是应该的。 基督教会旧约:不可不管教孩童,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 二、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儿童灵性被发现,出现了具有发展无限潜能的新的儿童观。 1、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的人类观推导出新的儿童观 儿童是自由的,而且具有发展可能性的儿童观,要求人们珍视儿童、热爱儿童,反对把儿童看作是天生的罪人,认为儿童是天真、纯洁无暇的。如果有适当的教育,儿童内在的潜能和善良的天性就能和谐发展起来 。 伊拉斯谟(北欧人文主义学者)要求教师不能把儿童看成小大人:“记住,你的学生还是一个小孩,而你自己也曾是一个小孩。” (1)洛克的“白板论”:?儿童是空白板(Black?Tables)?认为儿童具有巨大发展潜能与发展的可塑性。 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把儿童看作是生来就没有原罪、纯洁无暇的“空白板”。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象是一个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 ( 2)卢梭的“自然论”:“儿童的发现”(Discovery?of?Children)?认为教育应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法则。 重新评价儿童,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在卢梭看来,儿童首先是人,应当把儿童当人来看待,但儿童又与成人不同,因而还应当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顺序,就会造成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人强使此地出产外地的物品,甲树结出乙树的果实,混淆了时间、地点和自然条件。” 3、福禄贝尔等的“花草树木”论:儿童是“成长的植物”(Growing?Plant) 裴斯泰洛齐提出:人是依据特有规律发展的有机体。地下的种子会自己生长出来,开出美丽的花朵,幼儿也好比是一颗等待生根开花的种子。福禄贝尔认为幼儿园是“花的乐园”,教师是“园丁”。千万棵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