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
讲授新课: 第九章 冷、热疗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冷、热疗法的概念
感受器受到寒冷、温热或疼痛刺激—神经末梢发出冲动—传入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对冲动进行识别并通过传出神经纤维送出指示,反射性地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管收缩或舒张
②温觉感受器(warm receptor):位于真皮下层,冷比热敏感,数量较冷决感受器少4-10倍
③疼痛感受器(pain receptor)
二、冷、热疗法的效应
(一)生理效应 相对
生理指标 生理效应 用热 用冷 血管舒张/收缩 舒张 收缩 细胞代谢率 增加 减少 需氧量 增加 减少 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加 减少 血液粘稠度 降低 增加 血液流动速度 增快 减慢 淋巴流动速度 增快 减慢 结缔组织伸展性 增强 减弱 神经传导速度 增强 减慢 体温 上升 下降 (二)继发效应(secondary effect)
定义: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效应。
作用:防御反应 用热30-45分,用冷30-60分钟就会产生继发效应
适宜时间:20-30分钟,1小时休息时间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1、方式:冷、热应用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
使用干冷、热时因存有空气,冷、热传导能力减弱;使用湿冷、热时,水是冷、热的极佳导体,比空气的传导能力强,而且渗透力大,可达深层组织,
2、面积:冷、热疗法的效果与面积大小有关
全身用冷、热,冷、热疗面积大,反应较强;反之,则较弱热疗的时间,应根据应用目的、机体状态和局部组织情况而定,一般治疗时间为10~30分钟
环境温度影响冷、热效应
5、部位:不同厚度的皮肤对冷热反应不同;不同深度的皮肤对冷热反应不同;
血液循环影响冷热疗法的效果
6、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居住习惯、肤色
如:老年人、婴幼儿对热特别敏感;而昏迷、瘫痪、循环不良者,对热的敏感性较差,易引起烫伤;若同一病人长期重复使用同一温度的热疗,病人对热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高热病人,可用冷疗降温,而麻疹高热病人,则不可用冷疗降温;对老幼病人,冷疗应慎重;对末梢循环不良者,应禁忌冷疗
干法(干冷、干热):保温时间较长、不会浸软皮肤、烫伤危险性小、更易耐受
湿法(湿冷、湿热):穿透力强、皮肤不易干燥、体液丢失较少、主观感觉较好
一、冷疗法冷疗法是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皮肤,以达到止血、止痛、消炎和退热的治疗方法。
(一)目的
1、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冷疗可使血管收缩,Cap通透性降低,血流减慢,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所以常用于鼻出血、扁桃体摘除术后和局部软组织损伤的早期。2、减轻疼痛冷疗可抑制细胞活动,减慢神经冲动的传导,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而减低疼痛。同时,由于血管收缩,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渗出减少,因而减轻了组织肿胀而压迫神经末梢所引起的疼痛,常用于牙痛、烫伤、急性损伤早期。3、控制炎症扩散冷疗可使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局部血流减慢,降低了细胞的活力和代谢,同时也降低了细菌的活力,常用于炎症的早期。4、降低体温当冷直接与皮肤接触时,通过物理作用,可将体内的热传导散发于体外,从而降低体温,常用于高热和中暑的病人。此外对于脑外伤、脑缺氧的患者,可利用局部或全身降温,减少脑细胞需氧量,有利于脑细胞的康复。血液循环障碍
大面积组织受损、全身微循环障碍、休克、周围血管病变、动脉硬化、糖尿病、神经病变、水肿等,用冷使血管收缩,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变性坏死,影响细胞间液的吸收。2、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性病灶:用冷可使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炎症的吸收3、组织损伤、破裂:冷疗降低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损伤,影响伤口愈合4、对冷过敏:出现红斑、荨麻疹、关节疼痛、肌肉痉挛等症状
5、冷疗的禁忌部位
①枕后、耳廓、阴囊处:由于皮肤薄,血液循环量少,容易引起冻伤
②心前区:以防出现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心室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
③腹部:以防出现腹泻
④足底:以防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6、昏迷、感觉异常、年老体弱者慎用方法 (局部冷疗法 + 全身冷疗法)1、冰袋、冰囊(ice bags)的使用
【目的】 降温、止血、镇痛、消炎、局部消肿【用物】 冰袋(冰囊)、布套、毛巾、冰块、木槌、帆布袋、脸盆【步骤】(1)查对医嘱,备齐用物①备冰:将冰块装入帆布袋,木槌敲碎成小块,放入盆中用水冲去棱角,以免冰块棱角损坏冰袋(冰囊)而发生漏水以及引起患者不适②装袋:将冰块装入冰袋(冰囊)内1/2-2/3满,便于冰袋与皮肤接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净化排烟通风机的节能研究与设计(上)讲诉.doc
- 济南的冬天(非常好用)解析.ppt
- 浙教版2016年中考科学模拟卷及答案解析.doc
- 浙大电子技术基础离线作业(答案)解析.doc
- 浙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解析.doc
- 浙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说明(林莉)解析.ppt
- 决策与决策方法-食品企业管理讲诉.ppt
-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品德与社会《迎接美好未来PPT课件》解析.ppt
- 浙教版科学2015年中考复习《中考拐点》第34课时盐和化肥解析.ppt
-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与氧气(共21张PPT)解析.ppt
- 2025年中国锻铁围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椭圆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无蔗糖原味豆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泛在电力物联网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制袋机零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智能除垢型电子水处理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甘肃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干海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全铝图解易拉盖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人造毛皮服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