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需克服实用主义与政绩思维.docVIP

《知识创新需克服实用主义与政绩思维.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识创新需克服实用主义与政绩思维

知识创新需克服实用主义与政绩思维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知识创新。为激发创新热情,近年来国家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出台不少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时适得其反。究其原因,与实用主义传统以及政绩思维造成的不利于创新的学术生态有关。 一、实用主义的知识论传统及其弊端 从传统渊源追溯,以政绩思维对待知识或许与中国文化中实用主义的知识观有关。中国文化在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方面与西方文化迥异。西方文化崇尚思辨理性,长于逻辑推理,穷究“真理”,而中国文化精于生存智慧,追求“实用”。譬如中国的数学,只重实用,属于有实际功用的“法”,却不深究“法”背后的原理,即“义”,也就是说,中国数学不重视逻辑推理的求证,因此比西方数学略逊一筹。今人朱国华先生指出:“西学赖以发生和发展的引擎是爱智或求真意志,或‘为知识而知识’的冲动,反观我国,对事实性的独特发现并不能引燃我们的激情,理论自身并无独立存在的价值,除非它可以作为工具之用。西学种种分析的、演绎的复杂思想系统,在中土并无丰厚肥沃的接受土壤。”(朱国华:新华文摘,2014-18-90页)所以说,由于中国文化缺少“求真”意识,科学认知的内驱力相对较弱,而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先在地制约了我国科学管理的思维模式。 近代以后,现代科技伴随着我们民族的屈辱经历传入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注定了我国的科学及其进步与国家的振兴密不可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一系列以“民富国强”为目的的科学发展导向,激励着几代满怀爱国热情的知识分子,推动着我国的科学发展,为今天国家的富强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也要看到,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实用理性与近代中国的现实需要自然融合,“用”的意识仍主宰知识追求的全过程,西方那种超越实用的“求真精神”和“兴趣驱动”的知识探究模式并未在中国扎根。然而“求真”才是西方现代科学发展的本源,是健康学术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认为,过于强调科学研究的实用性,会导致以下弊端。 弊端之一:庸俗理解“学以致用”,颠倒了体用关系 人类的科学研究源于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性的好奇。在这种好奇的驱动下做超功利的探究,持之以恒,自然会有所发现。而这种发现当然会反过来促进或有益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改造,对优良人性的培育。也就是说,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但如果把科研和学术的实用功效作为追求的绝对价值和直接目标,就会把研究引向急功近利,导致科学知识本身的危机并最终使其使用价值也陷于枯竭。须知科学知识的使用价值不是无本之木,无皮之毛,而是真理与知识的一种社会、经济效用,是一种衍生现象。施一公院士针对大学太过强调“学以致用”的现象指出:“在大学学习,尤其是本科的学习,从来就不是为了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不上,因为你无法预测将来,无论是科学发展还是技术革新,你都是无法预测的,这个无法预测永远先发生,你预测出来就不叫创新。”一个自然科学家发出这样的劝告是令人深思的。 弊端之二:过分强调“成果转化”,终致没有成果可以转化 与此相关的是如何看待科学知识的所谓“成果转化”问题。我国的各级政府和大学、研究机构,近年来非常强调成果转化。但转化从哪儿来?我们现在的情况不是有很多好的研究成果没有转化成生产力,而是严重缺少可以转化的好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过分强调实用功利而导致大学的基础研究能力降低,好的成果出不来,没有东西可以转化,而不是缺乏转化。施一公院士曾经结合自己的经验指出:“当一个大学教授有了一个成果,无论是多么基础的发明,只要有应用前景和产业转化的可能,就会有跨国公司蜂拥而来,我就是个例子。我十四五年前,有个简单的、我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发现,就被一家公司盯上了,主动来找我。这些公司就像那些缉毒的狗一样不停在闻,在看,在听,他们非常敏感,不可能漏掉一个有意义的发现。”(施一公《中国大学的导向出了大问题》)另一个例子,美国分子数学家JosephGoldstein因为发现了调控血液和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的LDL受体,获得1985年的诺贝尔奖。他是美国很多大企业的幕后控制者,应该说是最强调转化的一个人。他两年之前在《科学》周刊上写了一篇文章,抨击特别强调成果转化。他说:转化是来自于基础研究,如果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如何能转化?他只是做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做好了,成果有了,转化是水到渠成的,不需要拔苗助长。(参见施一公《中国大学的导向出了大问题》) 二、实用主义传统与政绩思维的结合 实用主义传统与行政本位的体制结合更导致扭曲的政绩观和畸形的“符号”管理方式,进一步毒化了学术研究的文化生态 科学研究成果的发现者(即研究人员)与使用者之间应该存在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研究人员应该潜心研究,不要过多考虑研究的实用价值;使用者则不要轻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unwen19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