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子的叙事技巧
《管子》的叙事技巧
管仲在我国的古代历史上十分有名,他是春秋时代齐国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传说《管子》 就是他编著的。管仲以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在《管子》中都有所记录,是其中重要的内容。《管子》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 《管子》76篇中多数为论说文,这些文章立意独特,主旨明确,论辩严密,其中包括因果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事例论证和解析论证等方式。此外,作者在雄辩地论述安邦治国的大略时,为了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包括比喻、对比、象征、对偶、排比等表现手法,表现出了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厚的文学意蕴。
叙事方法——论说文
(一)因果论证——类似修辞:顶真
《管子》中多用因果论证。《管子》中的因果论证类似于修辞中的顶真。有的是节与节之间的顶真,有的是句与句之间的顶真,它们珠串相连,步步推进,构成严密的因果关系。
如《权修》中:“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这有力地说明了“地之守”与“粟”的关系,而详细阐述了“粟”对人、对兵、对城的重要性。还有“凡治国之道, 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 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 民富则安乡重家; 安乡得家, 则敬上畏罪; 敬上畏罪, 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 危乡轻家, 则敢陵上犯禁; 陵上犯禁, 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 必先富民, 然后治之。”本例中是对治国必先富民的论证。把 “凡治国之道, 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 民贫则难治也。”先把个论点置于首要位置,然后提出疑问,再求其所以然,是一种设问的形式。后面的阐述机是典型的因果连缀式论述。“安乡得家, 则敬上畏罪”,站在对立面的角度对论点进行论证:“民贫则危乡轻家, 危乡轻家, 则敢陵上犯禁; 陵上犯禁, 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 必先富民, 然后治之”对整个论证做整体性总结。属于总—分—总式的因果论证。还有《治国》篇的“农事胜则入粟多, 入粟多则国富, 国富则安乡重家, 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 而民不恶也。”这有力地说明了“农事胜”与“民不恶”的因果关系,它层层推进,由“农事胜”到“入粟多”到“国富”、“安乡重家”,从而自然而然推出即使“变俗易习”,“民不恶”。再如《正世》中,“ 治莫贵于齐。制民急则民迫, 民迫则窘, 窘则民失其所葆; 缓则纵, 纵则淫, 淫则行私, 行私则离公, 离公则难用。故治之所以不立者, 齐不得也。齐不得, 则治难行。”是说治理国家要推崇“齐”,也即是不偏不倚、不过分。此处由“齐”引出对立的两条线“迫”和“缓”的后果是“迫则窘”,“缓则淫”,都不能治理好国家。因此自然可以得出治国贵在“齐”。
(二)对比论证——一分为二、正反说明更有力
《管子》中多用对比论证。因为直接论证往往不能将事情说清楚,运用对比论证,一分为二地从正反两面论证,可以使说理更清晰、深入,使得论证更有力。
如《形势》中,“得天之道, 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 虽立不安”。这里将“得天之道”与“失天之道”放在一起,说明了两种情况的后果,十分直观。又如《法法》中, “惠者, 多赦者也, 先易而后难, 久而不胜其祸; 法者, 先难而后易, 久而不胜其福。故惠者, 民之仇雠者; 法者, 民之父母也”。这里将“惠者”和“法者”相对比,前者“先易后难,不胜其祸”,后者“先难后易,不胜其福”。论证鞭辟入里,将两种结果摆在一起,说理十分透彻,令人信服。“臣度之先王者, 舜之有天下也, 禹为司空, 契为司徒, 皋陶为李, 后稷为田, 此四士者, 天下之贤人也, 犹尚精一德以事其君。今诬能之人, 服事任官, 皆兼四贤之能。自此观之, 功名之不立, 亦易知也。故列尊禄重无以不受也, 势利官大无以不从也, 以此事君, 此所谓诬能篡利之臣者也。”是《法法》里面的段落,这里将“先王者”与“今诬能之人”相比较,说明“今诬能之人”为“篡利之臣者”。 “地之生财有时, 民之用力有倦, 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 养无穷之君, 而度量不生于其间, 则上下相疾也。”是《权修》 里面的内容,这里以“有时”、“有倦”与“欲无穷”对比,清楚地论证了以生财有时的土地和会疲倦的人民来满足国君无穷无尽的欲望的不科学性。
(三)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跃然纸上
《管子》中多用比喻论证。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管子》中的道理通俗易懂。
“水波而上, 尽其摇而下,其势固然也” 是《管子》《君臣下》中的语句,将水的动态特征与民政相联系,阐述了施政者要重视顺应民心,才能更好地使其施政纲领发挥效用。又如“民迂则流之,民流通则迂之。决之则行,塞之则止。”意思是如果老百姓的思想僵化就要是当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四水平延伸施工织设计.doc VIP
- T-SHRH044-2022化妆品修护舒缓功效评估-基于紫外线诱导皮肤红斑反应模型的测试方法.pdf VIP
-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第一单元我是小裁缝教案.pdf VIP
- 畜牧学绪论资料.ppt VIP
- 中国足协青少年训练中心调研报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pdf VIP
- 化工厂工作学习个人总结.pptx VIP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4版2025秋新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每课2课时).docx
- 中学生感恩PPT课件.pptx VIP
- 《钢管扣件式模板垂直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DGTJ08-16-2011》知识培训.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