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纓世胄书香人家.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簪纓世胄书香人家

簪缨世胄 书香人家 ——高斌家族读书记□李大葆 高斌画像   夜深人静,翻阅民国版三十八卷本《辽阳县志》。手指在淡黄绵柔的纸页上游弋,高斌的名字一次次跳荡在眼前,仔细数来,卷八“勋旧志”中有之,卷十四“文学志”中有之,卷二十四“人类志”中有之,卷三十一“诏疏志”中有之,卷三十二“序记志”中有之,卷三十七“诗赋志”中有之,甚至此卷中还有乾隆皇帝写给他及其侄子高晋的《怀旧诗》及长长的序言……这些段落,如同时间之水中突兀的莲蓬,令人对某些朦胧的“历史记忆”生发了坚实的质感。   高斌,字右文,号东轩,雍正初年由内务府主事而至员外郎、郎中,外任苏州织造、南河总督。乾隆初,内拜吏部尚书,兼管内务府大臣、协办大学士、军机处行走。高斌之女在乾隆帝尚未即位时即为他的侧室福晋,乾隆即位,封贵妃,死后谥慧贤皇贵妃。   以高斌为原点,上至父、祖,下至子、孙,以及他们直系姻亲中的男子,几十人中,大都是七品以上的清朝命官。在这个显赫的家族中,甚至创造了叔侄父子均为大学士、姐夫内弟爷爷孙子均为内务府总管的官场奇迹。当年努尔哈赤攻陷辽阳,世居此地之高斌的曾祖率领家族归顺后金,使高氏家族与爱新觉罗氏有了辈辈相随的不解之缘;高氏子孙流转于京城、吴会等地的贵族生活,使他们与高官、文人有了广泛的接触,时时接受人文浸润,处处赢得风气之先;加之高斌之女为乾隆帝贵妃的耀眼光环,不但使高氏一家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而且令他们拥有了比起他人更多的社会资源。如此的天时地利人和,不能不说是高斌等人得天独厚的成长条件,但是,浓郁的家庭文化熏陶也是他们走向发达的有效动力,父兄的教育承续,子弟的学习热情,与家庭成员的成长,息息相关。   朗诵须危坐 研精自惜阴   夜晚摇曳的烛火,是高斌关于童年的温馨记忆。父亲高衍中“综理内府事务,监修畅春园,职任繁剧,夙夜在公”。幼小的高斌随母亲“每夜纺灯课读”,心田得到了知识的最初滋润。贤淑的母亲 “好读书史,解大义,遵礼法”,且“口授长篇不遗一字”。流萤飞雪,春草秋风,纺车的嗡嗡声与读书的琅琅声,长年累月成为这个家庭深夜独特的交响曲。高斌晚年登临滕王阁时,一下子就想起了儿时在母亲的引领下背诵《滕王阁序》的情景,他脱口而出:“髫年熟读《滕王序》,垂老来登帝子楼”,禁不住为自己的苦读成果而感慨。   在岁月的流逝中,高斌的文化日益长进。他却常常谴责自己学得太迟、学的太少。20岁时他批评自己“独守遗编愧学迟”;38岁时他在《恒岳路草并序》中坦白自己“少不知学”,因而此刻“深愧学之不力”;50岁时他仍然说自己“一无他技是微臣,自信还应愧古人”;56岁时他对比自己的辽宁同乡唐英“既慕先生之多才艺,复每自愧”;58岁时他仍然在检讨自己“未勤于学殊堪愧”;60岁时他还在叹息“只愧平生书未读”。一个“愧”字,几乎贯穿了高斌的一生,成为他学习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动力。   读书,是高斌一生的兴趣,甚至成了事业。因此,除了自觉,还有他的自醒。每当新年、生日等重要时节,他都自觉地写下激励自己读书的誓言。他在《新春题壁》中写道:“新黏斋壁庆宜春,素纸惟书座右箴。斯室有铭须自省,不容少懈古人心。”《新春自励》中写道:“风尘劳攘岁云阻,三十今能立也无。从此不须他处觅,《近思》、《节要》即工夫。”这是高斌开始为阅读《近思录》《朱子节要》等书,对自己进行的思想发动。他甚至在出差的归途上还筹划着接下来的读书任务,“归去豫图长夜课,圣经贤传励三冬”。为更好地“诵读程子、朱子之书”,高斌与同学“相与为戒,无敢自宽”。   为了专心攻读易经,高斌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读易斋》,并铭言:“勉之敬之”,“愿从事于学《易》”。他在50岁的《自寿》诗中鞭策自己“欲求寡过存吾顺,读《易》东轩待夕晖”,这年年终他又写下《自励》诗:“庶几求寡过,时习向韦编”。自他对易经产生了兴趣,变成了终生的课题,一发而不可收。他在自己51岁时的画像上题诗,写道“感恩思奋应忘食,读易研经好俟年”。58岁时又写有《自题小像一则》,鼓励自己:“日夕诵读周易本义,优游涵咏,以乐余年。於戏!戒之慎之,念哉敬哉。”高斌晚年收到朋友为他画的一幅《读书图》,他把玩再三,颇多感慨,再次赋诗,以志不忘抓紧余年时光“好把工夫勤奋励,忍教岁月漫蹉跎”,激励自己争取再多读些经典书籍。   手不释卷,口不离经,是高斌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他儿子的家庭教师左廉回忆说,他在主人家工作的近一年时间里,与高斌“每相见,则剧谈,惟经学之是先,而尤喜《易》”。唐英也说高斌“遇困不以才炫,以自陶淑于诗书”。跟随高斌十二年之久的文士史留馨,自吴中而汴梁而真州而袁江,晨夕追随,“习见先生时手一编,息心静玩或朗诵,移晷亹亹而忘疲,虽剧寒盛暑未尝间也”。

文档评论(0)

df9v4f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