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宜宾到重庆
从宜宾到重庆
从宜宾到重庆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安排材料的顺序和运用的说明方法。
2.解说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方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解说词的特点,初步掌握朗诵融说明、记叙、抒情于一体的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解题:《从宜宾到重庆》是解说词,节选自《话说长江》,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上源沱沱源于青海各拉丹东雪山,接着是纳当曲,后称通天河,南流到五树县巴塘河口;以下到宜宾间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宜宾至湖北宜昌一般是长江上游。宜宾、泸州、重庆都是长江上游四川境内的重要城市。本文配合电视画面,介绍宜宾、泸州、重庆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资源。
正音:
岷江 娴静 泸州 沱江 渝州
缆车 舢板 磅礴 脊肾 僰
朴朔 颠簸 气氛 珙县 嘉靖
课文中哪一节说明了宜宾、泸州和重庆的地理位置?这三座城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共同点?
那么课文重点写了几个城市?
说明事物就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现在我们把介绍宜宾和重庆的内容归纳出来:
宜宾有名的城市
“悬棺”之迷
重庆一座古城
重要的港口
根据上面的内容,可以概括出两个城市的不同特征。
宜宾:“悬棺”之迷
重庆:山城、雾城
《从宜宾到重庆》
按教参分别讲解宜宾和重庆
重庆并不高,□□人们称它山城。这是有些说头的。
你看这重庆——从下到上,从上到下,到处都是房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可以说,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市区的最高地面海拔280米,市区的最低地面却只有海拔160米,同在一座城,地面的相对高度竟差120米。这在我国以至于世界都是不多见的。□□,重庆称作山城。
重庆的主要街道在山城产脊背上弯弯曲曲地延伸着。在重庆,□□在热闹的街区,□难得看到骑自行车的人,因为骑自行车爬坡实在太困难了。有人开玩笑说:“在重庆,有时候是人骑车;有时候是车骑人。”
1.方框内漏掉的关键词语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但是、所以、既然、也
B.然而、因此、虽然、但
C.但是、因此、即使、也
D.然而、所以、即使、也
2.语段说明的对象,正确的一项是:
A.重庆并不高。 B.到处是房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
C.山城。 D.有时候是人骑车,有时候是车骑人。
3.语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A.列数字,举例子
B.作比较,列数字
C.列数字,作诠释,
D.下定义,列数字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从下到上,从上到下”总的说明重庆的地势
B.“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目的在于运用比喻手法,增强“山城”的形象感;并不在于说明山城高低起伏不平的特点。
C.以地面的相对高度差说明“山城”的特点:高低不平。
D.“车骑人”三字,也在于说明“山城”的特点。
5.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转折。
C.表意思递进。 D.表声音延长。
6.语段中有一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过来。
1.C 2.C 3.A 4.B 5.A 6.最后一句,“说”之后的一对引号应删掉;“人骑车”后的分号应改为逗号。
语决·肯定句和否定句
肯定句和否定句
有时候表达一个意思,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又不完全相同,它们在语意语气上往往有轻重强弱的差别。比较一下下边肯定句式和否定句式就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①今天天气热。
②今天天气不冷。
③这个桃儿好吃。
④这个桃儿不难吃。
例①③是肯定句,例②④是否定句,①和②、③和④表达的意思虽大体相同,但语意的轻重和语气的强弱却有差别。一般说来,否定句式的语意比肯定句式要轻一些,语气经弱一些。
有时候,肯定句表达的意思也可以改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来表达。例如:
⑤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⑥他没有赶上末班车,不得不步行回家。
例⑤用了两个双重否定的句式“没有一个不……”,表示无一例外的意思。如果改用肯定句式,说成“每一个人都佩服”,“每一个人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双重否定句式语意更重一些,语气更加肯定。例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