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石油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 石油的一般性质及化学组成 一、石油的一般性状、元素组成、馏分组成 1、一般性质 色:大部分是暗色。呈暗绿。深褐以至深黑色,还有一些石油则呈赤褐、浅黄色。 味: 有浓烈的气味。 态: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相对密度一般小于一。 石油的一般形状及化学组成 相对密度:0.80~0.98g/cm3 我国原油:0.85~0.95g/cm3 我国原油的第一特点:偏重的常规原油 2、元素组成 碳:83.0%~87.0% 氢:11.0%~14.0% 硫、氧、氮:1.0%~4.0% H/C原子比(加工难易程度、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等信息)如:C6H14(2.4)、C6H12(2)、C6H6(1) 加氢或脱碳(石油加工的实质) 我国原油的第二特点:H/C原子比偏低 我国原油的第三特点:低硫高氮 微量元素: 1、变价金属:Ni、V、Fe、Cu等,Ni/V高二次加工催化剂中毒。 由于生油机理不同,国外是海相生油,国内是陆相生油。国外油是Ni少V多。 我国原油的第四特点:Ni多,V少 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Na、K、Ca、Mg二次加工时,催化剂的活性中心被碱中和,失去活性,Ca积累,生成环烷酸钙,脱钙剂。 3、氯素和其它元素:Cl、F、As,As是催化重整催化剂致命的毒素,汽油中要测定,金属主要分布在碱渣中。 二、石油的化学组成馏分组成 石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混合物。沸点范围很宽,要研究或利用原油,必须先进行分馏,就是按沸点高低将其分离(切割)成不同的馏分。 1、初馏点:加热时馏出的第一滴液体时的温度。 2、初馏点~200℃:汽油馏分(或~180℃) 3、200~350℃:煤、柴油馏分 4、350~500℃:减压瓦斯油VGO(润滑油馏分、催化裂化原料) 5、350℃:常压渣油 AR 6、 500℃:减压渣油 VR 7、大于500℃的馏分为渣油馏分 我国原油的第五特点:轻馏分少,重馏分多 (二)石油的烃类及非烃类组成 1、烃类组成 烷烃:总含量40%~50%(体) 环烷烃:主要是环戊烷和环己烷的同系物 芳香烃:含量平均为10%~20%(重)代表物为苯及同系物,以及双环和多环的衍生物 石油及其馏分中烃类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在一般条件下,烷烃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环烷烃的抗爆性较好、凝点低、有较好的润滑性能和粘温性,是汽油、喷气燃料及润滑油的良好组分。 芳香烃抗爆性很高,是汽油的良好组分,常作为提高汽油质量的调合剂 。 2、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氧、含氮化 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 (1)含硫化合物:不大于0.5%,有元素硫;硫化氢、硫醇硫醚和多硫化物、环状硫化物和噻吩衍生物等。危害有:腐蚀设备;使催化剂中毒影响产品质量;污染环境。硫含量也作为原油质量的一个指标:2%为高硫原油、0.5~2%含硫原油、0.5%低硫原油。 (2)含氧化合物:石油中的氧80%左右存在于胶状沥青状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是环烷酸及少量的酚、脂肪酸等酸性物质,通常总称石油酸。中海油、渤海,环烷酸较高。中性氧化物醛、酮等在石油中含量极少。环烷酸有水存在且升高温度时,直接与很多金属作用腐蚀设备,环烷酸盐留在油品中将促使油品氧化,酚溶于水污染环境。 (3)含氮化合物:我国原油含氮量变化范围0.1~0.5%之间,属于含氮量偏高的原油。石油中的氮化物大多数是氮原子在环状结构中的杂环化合物,主要有吡啶、喹啉等的同系物(统称为碱性氮化物)及吡咯、吲哚等的同系物(统称为非碱性氮化物)。石油中另一类重要的非碱性氮化物是金属卟啉化合物,分子中有四个吡咯环,重金属原子与卟啉中的氮原子呈络合状态存在。 当油品中含有氮化物时,储存日期稍久,就会使颜色变深,气味发臭,这是因为不稳定的氮化物长期与空气接触氧化生成了胶质。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