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湖南为什么能够产生如此众多的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优化].docVIP

近代湖南为什么能够产生如此众多的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优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湖南为什么能够产生如此众多的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优化]

 近代湖南为什么能够产生如此众多的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这一直是学术界长期来追寻探索的热点。我认为,近代湖南人才辈出的原因,要之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特定的地域环境,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创造了客观条件。地域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土壤。一定的地域环境决定了本土居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决定了所产生的人才的素质、性格及其人才所赖以依存的物质基础。湖南地处内陆,三面环山,一面临湖。自古以来湖南便有四塞之国之称,因而民性倔犟,风气不开。然自宋元以来,经过几次大的移民之后,到了近代,湖南人在族源、血缘方面已经同清代以前的居民基本上没有联系,人口素质实现了全面更新,带来了移民所特有的开拓性与进取性;又因与苗、瑶、侗、土家等族联姻,吸收了这些民族犷悍、强韧和刻苦耐劳的习性,从而在近代湖南便渐次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他省的朴实勤奋、劲直勇悍、好胜尚气、不信邪、甚至流于偏狭任性的乡俗民气。这种乡俗民气必然渗透到近代湖南人的一般社会心理意识中,衍化为一种湖南人所独具的质朴笃实、勇于任事、锐意进取、刚劲尚气的性格。正是这种性格,使得湖南人不甘寂寞、勇于实践而成才。此其一。其二,湖南的农业经济,经过这些移民数代的垦殖耕种,特别是对洞庭湖区的开发利用,自康熙以后,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耕地面积的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把湖南变成了全国的粮仓。所谓湖广熟、天下足,真实地反映了湖南农业在国内的重要地位。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康熙末年以来湖南境内的湘潭、岳阳等地便已是闻名全国的商业重镇。经济的繁荣又会使得湖南的文教昌盛。清代以来湖南的教育一直发达。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发展是成正比的。没有经济的发展,教育也就成为空话。故湖南农业经济的发展,乃是湖南人才蔚起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与保障。此其二。其三,古代湖南四塞之国的格局,到了交通逐渐发达的近代,随着洞庭水系的畅通与粤汉铁路的修筑,已经打破。昔日偏远封闭的湖南,一跃成为南来北往的走廊,这一方面促进了地方经济贸易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使得湖南人与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新的文化、思想和观念也因此得以传入,从而冲击湖南古老的思想文化传统,同时也更新湖南人的观念,促使湖南人走出封闭,走出湖南,走上改造中国与社会的成才之路。   二是湖湘文化的历史传承、氤氲相继,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养料。湖湘文化源自楚文化,历经岁月风雨的洗礼,与时俱变,但其通经致用,经国济世的传统依然不变,经世致用的传统概而言之,就是强调积极的面世态度,树立治国平天下的志向,研究有关国计民生的实际问题,即学以致用。经世致用的学风从宋代的湖湘学派起开始提倡。胡宏说:务圣人之道者,必先致知,及超然有所见,方力行以终之。(胡宏:《知言》第1卷。)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崇尚实学,隐居40年,著书立说,博采众家之长,将经世致用之学推向极至。但王夫之在世时其学不彰。他的卷帙浩繁的著作被尘封了将近百年,直到道光年间,始由新化学者邓显鹤等先后汇刻24种,共157卷,称《船山遗书》。到太平天国时期,复经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广泛收集,在原有基础上扩充汇刻为62种,计298卷,仍称《船山遗书》,从此王夫之的学说与影响方日渐扩大。嘉、道年间贺长龄、魏源编辑刊行的《皇朝经世文编》也起到了很好的启迪士人注重经世的作用。人称三湘学人,诵习成风,士皆有用世之志。(《花随人圣庵摭忆》第200页。转引自陶用舒:《论湖南近代人才群产生和形成的原因,《益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如左宗棠自幼便胸怀大志,自谓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他18岁时就已将《皇朝经世文编》丹黄殆遍。曾国藩早年也以匡时救国为己任,将经济、义理、考据、词章相提并论,认为治学要四者并重。戊戌时期,谭嗣同师从笃信船山之学的欧阳中鹄,而谭在推崇王夫之方面比其师有过之而无不及。谭不仅服膺王夫之道随器变的唯物论和天地之化日新的发展观,而且发挥王夫之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一人私天下的思想,以冲决网罗的气概猛烈抨击封建伦理纲常。辛亥时期,革命党人也深受船山之学的影响。杨毓麟在《新湖南》中对王夫之的学术影响做了如下评论:王船山氏平生所著书,自经义史论以至稗官小说,于种族之戚,家国之痛,呻吟呜咽,举笔不忘,如盲者之思视也,如痿者之思起也,如喑者之思言也,如饮食男女之欲一日不能离于其侧,朝愁暮思,梦寐以之。(杨毓麟:《新湖南》,《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3期。)章士钊在《国民日日报》上发表的《王船山史说申义》也称:船山史学宏论精义,可以振起吾国之国魂者极多,故发愿申说,以告世之不善读船山之书、深辜船山之意者。(转引自林增平:《近代湖湘文化初探》,《历史研究》1988年第4期。)由上可见,湖湘文化的历史传承、氤氲相继,实际上是以经世致用与船山学说作为内容。近代湖湘人才的成长崛起,似与此种精神养料的滋润哺育不无关系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