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再认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的再认识

辛亥革命的再认识 一、 中国当时为什么没有走上改良之路? 二、 谁领导了辛亥革命? 三、 辛亥革命何以胜利迅速,代价很小? 四、 辛亥革命的局限何在? 一、中国当时何以未走上改良道路 近年来对辛亥革命的非议: 1. 龚自珍设想的两种改革道路 “一祖之法无不弊,千夫之议无不糜。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殊若自改革。” 自改革——体制内的温和的自我改革 来者之劲改革——体制外的强力改革 1. 孙中山上书未成,转向革命 1894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向时任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上书,反对洋务派的“船坚炮利”的富强纲领,主张学习欧洲各国“富强之本”,提出“人能尽其材,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等四项主张,要求改革教育和人材选拔制度,发展农业,采用机器生产,保护商业并开通国内市场。函称:“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2. 清廷镇压微信运动,体制内改革失败 康、梁坚持保皇救国,成立保皇会,章炳麟、毕永年等走向革命。 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回銮,宣布实行新政。 清廷的改革是具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性质的改革,有成绩,但是清廷顽固地拒绝做根本性的改革。 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 1908年8月,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①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②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③ 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议院不得干预 ④ 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⑤ 司法之权,操主君上。 ⑥ 当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 l 臣民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l 《集会结社律》规定,凡“宗旨不正,违犯规则、滋生事端、妨害风俗”者,均在取缔之列;凡结社、集会、游行等事,民政部、地方督抚、巡警道局、地方官等均可用“维持公安”的理由饬令解散。 l 《大清报律》规定:不得揭载“诋毁宫廷”、“淆乱政体”、“扰乱公安”、“破坏风俗”等类语言,均须在发行前一日中午以前送“该管巡警或地方官署随时查核” 1911年,清廷宣布成立“皇族内阁”,在13个内阁成员中,汉人仅4人,满人9人,其中皇族7人。 清初,“均衡满汉”:内阁大学士,满汉各2人; 协办大学士,满汉各1人; 六部尚书,满汉各1人; 侍郎4人,满汉各半。 清廷镇压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 “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万不能再议更张” “即日散归,各安职业。” “不准再行联名要求渎奏”,“开导弹压”,“查拿严办”,“随时弹压”,“从严惩办”。 载沣:“君上大权,载在先朝《钦定宪法大纲》,并注明议员不得干预。” “该议员等一再陈清,议论渐近嚣张。” 在清廷下令解散国会请愿团的当天晚上,各省请愿代表密议:“清政府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 是改良,还是革命?与其说决定于革命党人,不如说决定于清朝统治者。由于满洲贵族拒绝政体改革,千方百计地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维护爱新觉罗家族的核心利益,企图“万世一系”地当皇帝,革命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二、是谁领导了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状况: 早些年有学者统计,够得上称为近代企业的不过500家左右。近年来有学者重新作了统计,数字有所扩大,但也不过1000家左右。 这1000家左右的近代企业能够产生多少资产阶级分子呢,充其量不会超过1万人吧? 这个阶级的特点是求稳怕乱,企图在保存旧体制的基本框架下实现部分改良,反对暴力。其政治要求是“君主立宪”。其代言人是维新知识分子与后来发展起来的立宪知识分子。其主要主张是提倡“商战”,发展近代工商业,以“保护资本家为第一要义”。【把保护劳动者放在第二位。】 1909年预备立宪公会的人员组成:共358人,做过知县以上官吏77人,占21.5%;企业主、公司经理、商会总理84人,占23%。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新型知识分子状况: 洋务知识分子(主张发展工业,学习西方“船坚炮利”的富强之学。) 维新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 共和知识分子(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代表人物是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无政府知识分子(反对一切政府,代表人物是张继、刘思培) 共产知识分子(以毛泽东、陈独秀为代表) 留学生: 1903年为1300人, 1904年为2400人, 1905年为8500人, 1906年为13000人。 国内新型学堂学生: 1907年为101.3万余人, 1908年为128.4人, 1908年为162.6万余人。 和传统知识分子不同: 1. 具有近代科学知识,从知识结构的主体看,不再是子曰诗云,而是声、光、化、电和达尔文、赫胥黎的进化、天演之学。 2. 具有近代民主主义思想,从思想的主流看,不再是“普天之下,某非王土;率土之滨,某非王臣”和“臣当尽忠,子当尽孝”的旧观念,而是以卢梭为代表的“主权在民”说。 3. 出卖脑力,或即将出卖

文档评论(0)

1983xuesh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