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docx

【2017年整理】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docx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试 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瘀阻滞证:大便溏烂不爽或粘液便,或见便下鲜红或暗红血液,或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脘闷纳少。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厚或腻。(二)肠道湿热证:腹胀腹痛,大便溏泻,或粘液便,泻下不爽而秽臭,或有便血,或大便秘结,兼口渴喜饮,小便黄,肛门灼热坠胀,舌质偏红,舌苔黄腻。(三)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疼痛,或有刺痛,便秘、便血或大便溏烂,或有痞块,时消时聚,舌质偏暗或有瘀斑。(四)脾虚夹瘀证:见腹痛隐作,大便溏薄,便血色淡,神倦乏力,面色萎黄,纳呆,或畏寒、四肢欠温,舌质淡胖而暗,或有瘀斑、瘀点。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及诱发因素,腹部剧烈疼痛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心率变化。2.疼痛发作时,宜卧床休息。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天枢、胃俞、关元等穴。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神门、交感、腹、内分泌等穴。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天枢、三阴交、足三里等穴。6.遵医嘱艾灸,取关元、天枢、大肠俞等穴。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大肠俞、天枢等穴。8.遵医嘱红外线照射,取神阙、天枢、关元、气海等穴。(二)泄泻1.观察大便的频率、次数、颜色、性状等,观察是否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发生,并及时报告医师。2.保持肛门及会阴部的清洁,便后用软纸擦拭,用温水清洗。3.遵医嘱艾灸(回旋灸)腹部,取神阙、中脘、天枢、关元、气海等穴。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小肠、大肠、胃、脾等穴。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天枢、神阙、关元等穴。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大肠俞、天枢等穴。(三)便秘1.餐后1~2小时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上巨虚、大肠俞等穴。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直肠、脾、皮质下、便秘点等穴。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2.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3.艾灸(详见附录2),回旋灸:以神阙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1.5寸,时间5~10分钟。4.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6.红外线照射:运用红外线在相应穴位进行照射,探头距离患者皮肤30cm,每次照射30分钟。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腹痛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势,如下蹲、屏气。不宜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二)饮食指导1.湿瘀阻滞证:宜食行气化湿的食品,如陈皮、薏苡仁、姜黄,少食马铃薯、汽水等。忌食生冷油腻的食品。2.肠道湿热证:宜食清利湿热的食品,如白萝卜、荸荠、蒲公英、百合、马齿苋等,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的通畅。忌食辣椒、酒等。3.气滞血瘀证:宜食补脾理气的食品,如柑橘、姜、海带、白萝卜、桃仁。少食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品。忌食冷饮、雪糕。4.脾虚夹瘀证:宜食健脾理气的食品,如山药、瘦猪肉、羊肉、白扁豆等。忌食生冷油腻的食品。5.指导便秘患者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平时可饮蜂蜜水,保持大便的通畅。(三)情志调理1.患者出现情绪烦躁时,使用安神静志法,指导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也可指导患者通过适当运动、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等移情易性,保持乐观开朗情绪。2.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五、护理效果评价附: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证候诊断:湿瘀阻滞证□ 肠道湿热证□ 气滞血瘀证□ 脾虚夹瘀证□ 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腹痛□1.活 动□2.饮 食□3.深呼吸/放松术 □4.其他护理措施:1.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3.穴位注射□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4.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5.艾 灸□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6.红外线照射□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7.其他: 应用次数: 次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