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内涵x.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論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内涵x

论纪伯伦散文诗的哲理内涵.摘要被称为“天才作家”和“黎巴嫩文坛骄子”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在华丽鲜艳的语言外衣和自由洒脱的形式外表风格之下隐藏着无数深刻的哲理内涵。它们或分散在字里行间的不同处,或隐藏在类似寓言故事的演绎背后。但是无论这些哲理内涵以何种方式显现,我们都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和魅力。所以本文尝试从现象与本质、斗争性与同一性、原因与结果三个哲学命题的角度来具体阐述纪伯伦散文诗中哲理内涵的存在状态及其意义。本文除绪论和结语之外,由三章构成。绪论部分首先从纪伯伦的生平和他的文学创作及他散文诗的哲理倾向的形成三方面简单介绍了纪伯伦的情况,其次梳理了关于纪伯伦的研究述,最后提到了本论文的创新点及撰写视角。第一章从“壳”与“核”的本质及其二元对立的实质出发概括了纪伯伦散文诗对现象与本质的哲学命题所做的具体的阐释。第二章从纪伯伦散文诗中选取五组意思相反的意象来说明诗人对斗争性与同一性这一抽象的哲理命题的形象化解释。第三章从人们不自觉的行为当中对原因与结果这一命题的利用和错误的引用将会导致的结果两个方面来总结纪伯伦散文诗对这一命题所做的解答。结语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指出了本文写作的意义所在。关键词:纪伯伦散文诗;哲理内涵;现象与本质;斗争性与同一性;因果关系绪论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是黎巴嫩著名诗人和作家,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旅美派”的领袖,“笔会”主席,也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散文诗的奠基者之一。是 20 世纪与泰戈尔同样伟大的东方诗人。一、纪伯伦生平与文学创作状况纪伯伦于 1883 年 1 月 6 日出生在黎巴嫩一个名叫贝什里的小村庄,这里有能轻易就让人陶醉的大自然的瑰丽之景,有成林的傲然挺立的参天的雪松,有绵延起伏几千里的群峰,家乡因为无比优美的自然风景而让它在纪伯伦的心中有着崇高的位置,并没有因为贫穷和落后而显得一无是处,在纪伯伦以后的艺术创作中,无论是文学还是绘画,都曾专门地呈现过家乡的美景和表达出对家的无限眷恋之情。在 1895 年 6 月 25 日在母亲卡米拉·拉姆的带领下和哥哥两个妹妹迁至波士顿以前的所有时光,纪伯伦都是在风景如画的家乡度过的。在来到波士顿以后,在母亲勤俭持家的努力下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但仍不富裕,尽管如此,纪伯伦还是得到了学习的机会,他于 1895 年 9 月被送进附近的移民学校奎西学校学习,他最先在这里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并因为显著的绘画天赋而受到弗劳伦斯·皮尔斯的赏识,并逐渐开始涉足波士顿先锋艺术圈。在 1898 年 9 月—1902 年 6 月期间,纪伯伦离开波士顿返回黎巴嫩学习民族语言文化知识。在 1908 年 7 月 1 日,他在中学女校长玛丽·哈斯凯尔的资助下,得到了于他非常难得的去法国巴黎为期两年的学习绘画的机会,师从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在 1910 年 10 月学习结束重新回到波士顿后,他与玛丽同时决定放弃结为夫妻的决定,纪伯伦开始潜心写作。1911 年 5 月,纪伯伦迁居当时美国的文化中心纽约,在那里结识了众多的文化名人,有的发展成了他文学创作的支持者,纪伯伦的文学创作也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环境和他人的支持而进入了巅峰时期。他的许多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如:1911 年冬天出版的阿拉伯语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9 年 3 月由 1913 年 4 月创刊的纽约第一份阿拉伯语文艺期刊杂志《艺术》出版的阿拉伯语长诗《行列》;1920 年出版的阿拉伯语代表作《暴风集》;1918 年 11 月出版的《疯人》;1920 年 10 月出版的《先行者》;1923 年 9 月出版的《先知》;1928 年 5 月在波士顿出版的《人子耶稣》;1931 年 3 月出版的《大地之神》,等。纪伯伦并没有病痛和生活的原因而稍有懈怠,这种努力创作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结束前夕。纪伯伦于 1931 年 4 月 10 日在美国波士顿逝世。遵其遗愿其遗体安葬于故乡贝什里由此举动也可以看出他对家乡的极端热爱和思念之情。尽管他短暂的生命旅途里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异地他乡度过的,而对家乡的爱并没有因为相处的时间的短暂而淡化,对它的爱反而因此更加强烈到死亡也不能把它割舍。把一生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没有归属感的异地他乡,纪伯伦在贫穷与困顿中努力前行却仍跑不赢时间,在他还没有能力改善家庭处境和帮助家人摆脱命运的束缚的时候,他的亲人在生活的劳累与艰辛中离他而去,先是妹妹,接着是哥哥,母亲。他的心灵在一次悲痛欲绝的情感洗礼中懂得了温厚而沉着地坚守住心中美好的阵地,与丑恶做斗争。只要坚定了心灵的方向,即使在生命的旅途中要不断地翻山越岭,也要始终如一地追随着它。在纪伯伦的作品里表现为对人生真善美的追求和对人子耶稣的无限崇敬之情。如《先知》、《先行者》、《人子耶稣》。对美好的竭尽全力的追

文档评论(0)

df9v4f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