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喜灯习俗和传说.doc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吊喜灯习俗和传说

吊喜灯习俗和传说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 ---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这就是延续到今日的“吊喜灯”。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当晚称元宵,故也称为“元宵节”,俗称“十五夜”。元宵节是我国民间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二千多年前的汉朝。但是,汉朝的上元和后世的元宵节仍有所不同,一直到了唐朝以后,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元宵佳节。上元本是道教的名称和节日,而唐朝奉道教为国教,为祭祀道教三官中上元天官在正月十五的诞辰,便举行了种种节日活动,规定“闹元宵”(主要活动为举办盛大灯会)时间为正月十四至十六。到了北宋初年,元宵节由三夜扩为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元明清三代,元宵仍然是一个重要节日。明朝时,正旦(即今春节)官员放假五天,冬至放假三天,元宵节放假十天,足见这个节日受重视的程度。直到现代,元宵虽然已经不再是例定节假,但在民间依然倍受器重,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老百姓心目中,如果没有闹过元宵,春节似乎就没结束。 潮汕的吊喜灯节以正月十一日上灯起,正月十五为中心,到正月十八日落灯止。在这段时间里,城乡各地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项目,如游灯、看新娘、办丁桌等。 游花灯 “游花灯”即是由民间组织及各行铺出资制作花灯,晚上穿街过巷游行。花灯队伍前导为火把、龙灯,接着是潮州小锣鼓和花灯屏,末尾是1只五彩凤。潮汕花灯不同于北京的宫灯、上海的龙灯和广州的走马灯,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独特,有纱灯、活景等。花灯题材有花果、虫鱼、鸟兽和戏剧、民间故事人物等。潮汕花灯多时达百屏,故有民歌《百屏灯》流传。歌词从“头屏董卓凤仪亭,貂婵共伊在戏耍,吕布气到手槌胸”一直唱至“百屏拜寿郭子仪”才结束,就是对历史上潮汕花灯盛况的写照。 除了游花灯,大街小巷、行铺、院落、祠堂等也无不张灯结彩,挂各式各样的莲花灯、梅花灯、鲤鱼灯、走马灯等。故这一天潮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早早祭祖用晚餐后便上街游览赏灯,到处人山人海,欢声笑语,一派热闹欢乐的气氛。 潮汕元宵游花灯,历史悠久。明嘉靖刻本潮剧《荔镜记》取材于潮州民间传说。说的是明朝泉州人陈三探亲途经潮州,适逢元宵上街赏灯时偶遇黄五娘,两人一见钟情,经过一番波折,终成眷属的故事。在第六场《五娘赏灯》中就对当时元宵夜潮州游花灯的情景作了具体地描写:“元宵夜,有十成,赏灯人,都齐整,办出鳌山景致,抽出王祥卧冰,丁兰刻母,尽都会活……”。由此可推知,潮汕元宵游花灯至少已有四百多年以上的历史。至清代,潮汕游花灯更盛。清乾隆《普宁县志》载:“城市街巷以至乡寨皆点花灯,寺庙多有灯会,放大梨金、菊兰、落地梅等花。”清嘉庆《澄海县志》引旧志云:“十一日夜起,各神庙张灯,士女嬉游,放花爆,打秋千,歌声达旦。”清代元宵游花灯以潮州最为有名。清初潮州青龙庙兴起后,每年游安济圣王时也游花灯,一连三夜。最后还要把花灯集中在一起,组织各方人士进行评比。年复一年,精益求精,使潮州花灯闻名远近。 潮汕花灯屏的制作,在清末时已达到较高水平。宣统二年,潮州花灯艺人杨云楼、杜松制作的《红楼梦》 、《白孟玉》两屏花灯在南京举办的全国花灯比赛中获了奖。1926年,新加坡华商为迎接英国皇太子莅埠,特聘潮州花灯艺人林乐笙制作《凤仪亭》等十屏花灯,受到皇太子的赞赏,并被送到伦敦皇宫内陈列。后来,又有《哪咤闹海》 、 《陈三五娘》等五屏花灯送加拿大展览,使潮汕花灯驰名海内外(蔡泽民《潮州风情录》 )。 近年来,每逢元宵佳节,潮汕三市及所属各县都举办过大型花灯展,吸引了海外乡亲回乡观赏,并受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香港亚洲电视台、翡翠台等多家媒体作专题报道。并在1990年应新加坡恒美商行邀请,前往新加坡参加“春到河畔迎新年”活动,共展出三百多盏具有潮汕地方特色的花灯,受到高度好评。当地《联合早报》评价说:“潮汕花灯大会串出尽锋(风)头”。 吊喜灯 除大型游花灯盛会以外,家家户户都有吊喜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是“人丁兴旺”的表现。元宵此日,人们纷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