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六十年來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 2011-12-20
[作者简介]叶小琴(1986- ),女,重庆忠县人,现为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史。
近六十年来嘉绒十八土司研究综述
叶小琴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陕西咸阳 712082)
摘 要:嘉绒藏族是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省阿坝、甘孜地区,明清以来先后形成了
一些大小不等的嘉绒土司。学术界对嘉绒藏族的研究发端于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诸多方面譬如土司辖
区内各项制度、土司与各方关系、有关嘉绒土司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土司祖源、分布、官寨、碑铭等
的研究,均取得了不少有益成果。但就目前而言,嘉绒土司在研究范围的拓展、研究资料的深掘、研究方法
的丰富以及范式的创新等方面仍有较大空间。
关键词:嘉绒藏族;十八土司;祖源研究;改土归流;土司官寨
中图分类号:K2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88(2012)04-0078-07
关于嘉绒藏区的土司数量,由于研究者本身
视角的差异,历来存在争议,但目前比较通行的说
法是“嘉绒十八土司”。
①
一般认为,“嘉绒十八土
司”即嘉绒藏区自元代以来陆续存在过的大大小
小的十八个土司及其统治区域。但有鉴于研究者
论及十八土司具体构成时所产生的各种含混与自
相矛盾,曾现江曾撰文指出,“嘉绒十八土司”并非
实指,而很可能源于苯教关于“十八”的数字崇拜
及相关的象征文化。
[1]
此说尚有待进一步考证。本
文据已有研究成果而保留“十八土司”之说,并且
认为其分别是:木坪、瓦寺、大金、小金、沃日、绰斯
甲、杂谷、梭磨、卓克基、松岗、党坝、巴底、巴旺、格
什札、明正、鱼通、沈边、冷边等。
就目前而言,关于嘉绒藏区的国外研究成果十
分少见,据笔者所能掌握的资料,主要有罗杰尔·格
来特里斯(Roger.Greatrex)的《第一次金川之役概
述》(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First Jinchuan War)
[2]
和《明代嘉绒地区苯教的朝贡使团》
[3]
,丹·马丁的
《苯波教的教义与耶稣的大炮》
[4]
,卫周安的《中国
的战争文化:帝国与清朝军事》
[5]
以及艾里克·汉尼
希的《东部藏区的开发:18 世纪中国人移民的记
录》
[6]
等。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以上研究成果涉及最
多的是金川战争,其次是嘉绒土司的宗教信仰情
形。总的来说,关于嘉绒土司的国外研究成果不仅
数量少,而且其所涉领域也极为有限。
相对而言,国内关于嘉绒土司的研究则丰硕
得多。其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即 20 世纪三四十
年代的肇始期、50 年代中期的迅速发展期、60 年
代的低迷期、70 年代末的复兴期以及 21 世纪以来
的多元发展期。以下便着重介绍国内研究情况。
一、土司的祖源、分布、官寨与碑铭研究
(一)祖源
祖源记忆属于“社会记忆”之“历史记忆”的一
种,它是历史人类学研究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名词,
也是社会人类学学者关照“历史”的重要手段之
一。在历史人类学看来,祖源记忆即某一具有血缘
第 33 卷 第 4 期
Vol. 33 No.4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ibet Nationalities Institut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2 年 7 月
Jul. 2012
- 78-关系的社会群体对自身来源的追忆,也是对先祖
事迹的追述,具有群体认同的社会意义。对于“历
史记忆”以及“祖源记忆”,王明珂关注较多,他曾
对瓦寺土司的三种祖先来历及家族起源进行过分
析研究,并将其分别冠以“历史”“、神话”及“乡野传
说”三种名称
[7]
。当然,他的重点还不是辨析以上三
种土司祖源的合理性,而是探讨三种文本产生的
内在原因。《四川省阿坝藏族社会历史调查》
[8]
通过
对绰斯甲、瓦寺、巴底、木坪等土司世系传说的对
比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绰斯甲、沃日、革什咱、木
坪、巴底、促浸、赞拉等土司及其百姓皆由琼部三
十九族迁来;巴旺土司系由巴底分出;杂谷土司由
革什咱分出,再由杂谷衍生出梭磨土司,其始祖为
诺达工朝尔基。诺达工朝尔基生三子一女,其中囊
索河甲坚木灿留继梭磨土司位,良尔吉分派至卓
克基,松纪尔甲分派为党坝土司,其女色噶尔玛为
松岗土妇,赘夫生子后,为松岗土司之祖先。瓦寺
土司据说以木坪衍派为可靠。贾霄锋亦持相似观
点。他认为,吐蕃派驻巴蜀的戍边元帅察哇科盘乃
嘉绒十八部的首领,其部众后来更形成了嘉绒十
八大土司。绰斯甲、沃日、丹东(即革什札)、木坪、
巴底、促侵、赞拉等土司及其部分百姓皆由琼布三
十九族迁来,融入当地蕃民,世居于此。
[9]
邹立波的
《历史记载与祖源记忆———对瓦寺土司两种祖源
历史文本的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