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的觉醒者和郁达夫的零余人
鲁迅的觉醒者和郁达夫的零余人胡尹强鲁迅的觉醒者和郁达夫的零余者,都是现代文学史上带有自叙传特点的现实主义形象,但又各有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特点,透露出两位作家不同的个性、气质、思想、艺术才能和艺术修养。首先,思想家型和艺术家型的不同,使觉醒者形象和零余者形象迥然异趣。鲁迅是思想家型的小说家。鲁迅也感情丰富、多愁善感,然而鲁迅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而且时时分析、解剖自己感情体验的内蕴。只有在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感情体验内蕴后,鲁迅才会把这种感情体验给予他的人物。一篇作品、一个人物,鲁迅只有分析、酝酿、解剖——构思到“烂熟于心”的时候,才会进入写作状态。在创作中,鲁迅重视艺术的分寸感,善于驾驭、控制和节制自己的感情。鲁迅总是和笔下的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表现强烈而复杂的感情的时候,鲁迅宁可运用象征主义和印象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暗示或把感情融入意象来传达,从不直抒胸臆,更不夸张自己的感情。《孤独者》、《伤逝》的感情强度并不比《沉沦》、《茑萝行》弱,然而,鲁迅宁可把强烈复杂的感情凝聚起来,转化成意象,传达给读者,如魏连殳像受伤的狼在暗夜旷野里嚎叫似的大哭声,如涓生的地狱的孽风和毒焰似的悔恨和悲哀。因此,鲁迅的觉醒者更深沉,这种深沉有时几乎到了难以捉摸的程度;欣赏和认识觉醒者形象,光靠感情是不行的,更需要读者理性的思考,而且,即使思考了,也不一定能理解。达夫不是思想家。达夫是个凭对生活的直感、特别是对自我的直觉的感情体验进行创作的纯粹的艺术家。达夫感情细腻、波动起伏大、不稳定、复杂多变。我们不能说达夫的感情不强烈,只是这强烈似乎只是把握不住自己的一种表现方式。达夫时时关注自己的感情世界,然而,他很少如鲁迅那样解剖、分析自己的感情体验,他对自己的感情体验只有笼统的边际模糊的总体把握;他只是把自己的感情世界全盘托出,一股脑儿端进零余者的形象中,而且,常常不惜加以夸张和渲染。达夫虽然生性内向,然而却落拓不羁、风流倜傥,具有不拘小节的文人浪漫气质。所有这些达夫都浓淡不同地给了他的零余者们了。达夫的性格中交织着他自己没有充分意识到的觉醒的启蒙战士和传统士大夫名人情结的矛盾,这就使达夫的性格中有许多他自己没有认识到而他的理性难于驾驭的非理性内蕴,这些非理性的内蕴,达夫也给了他笔下的零余者了。创作中,达夫和他笔下的零余者不仅产生认同感,而且还通过人物夸张地宣泄自己的感情;他无所顾忌地自我暴露,直抒胸臆,把被创作灵感激发、涌聚起来的全部感情体验,一泻无遗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达夫的零余者形象特别能够拨动青年读者的心弦,引起青年人的共鸣。达夫的零余者就这样使20年代初的一代开始觉醒的知识青年为之倾倒。其次,鲁迅和达夫受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观念影响的情况也大相径庭,这也使他们的自叙传色彩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差异。鲁迅的道德观念比较严格,无论是对旧道德还是新道德,都自律很严。当鲁迅成为启蒙运动的先驱者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背着沉重的因袭重担,几乎无法卸下来。因此,鲁迅开始创作的时候,他自己是并不想按照人道主义的生活方式生活,只希望肩住黑暗的闸门放年青一代到光明世界去,他自己是准备和黑暗同归于尽的。因此鲁迅开始创作的时候,对觉醒者的处境和命运的理解体验不深刻。后来,在创作《彷徨》时期,他也决心要进入新的生活了,却经历了一场精神危机。鲁迅灵魂中的新旧道德的矛盾比达夫更尖锐,也被掩埋得更深。鲁迅笔下的觉醒者,对自我的道德(新的、旧的)要求很严格,如果他们违反了,自责也很严。魏连殳背叛了自己的信念做了师长的顾问后的慢性自杀,涓生离弃了子君后如地狱毒焰般的悔恨和悲哀,就是说明。?达夫没有经历鲁迅开始接受启蒙主义理想时的人格的双重性阶段。达夫毕竟比鲁迅年轻了15岁,因袭的负担不像鲁迅那样沉重和难以卸脱。达夫一接受启蒙主义思潮,也就是人的意识一开始觉醒,他就希望和准备自己也进入这种合理的幸福的生活中去,这样,达夫就比鲁迅更早获得觉醒者的处境命运的体验。可以说,达夫是带着一个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要追求过真正的人的合理生活的丰富体验登上现代文坛的,正是在这一点上,使零余者形象能够激动一代知识青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达夫没有受传统道文化和传统德观念的影响。作为20世纪初中国文化裂变期和转型期先驱人物,达夫也同样受到旧文化的影响。只是,和鲁迅比起来,达夫的道德观念,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都比较宽松,达夫既不想成为旧道德的楷模,也不想成为新道德的楷模。这就使达夫的零余者形象中,往往新旧道德兼容,而不会像鲁迅的觉醒者形象那样产生新旧的尖锐矛盾。从旧传统影响来说,达夫深受封建士大夫的名士情结影响,风流倜傥,落拓不羁;对达夫来说,传统士大夫的醇酒、女人,和新道德对爱情、浪漫的向往、追求,融在一起,难分难解。于是,达夫笔下的零余者,从不隐讳对金钱、女人和地位的欲望,他们甚至嫖娼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