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春秋国家制度的嬗变 教学要点:“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春秋时期的经济生活;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春秋时期的学术文化。 教学内容: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化;春秋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成就。 考核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状况;掌握春秋五霸、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弭兵运动、城濮之战等名词概念;弄清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第一节 平王东迁与西周的衰落 周平王东迁 王室衰落 春秋时期的特点 1、春秋的来由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犬戎族攻破镐京,幽王被杀,周平王宜臼即位后,被迫东迁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程。东周习惯上分为春秋和战国两部分,从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与孔子修订的鲁国国史《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前77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相当,因而名为《春秋》,其实鲁、齐、宋、燕等国的国别史都名《春秋》,晋为《乘》,楚为《檮杌》。 2、王室衰微:争霸的背景 周王室在西周时期是强大的,但到东周时期却走上了衰微的道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代之而起的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子名义上还是天下的共主,但实际上已经起不到共主的作用。王室衰微的原因: ①东周时王畿锐减,财政困难,实力大减。 ②王权削弱,政令不行,诸侯朝聘、贡献减少。 ③宗法制度衰弱,礼崩乐坏局面出现。 ④ 诸侯争霸是这个时期总体的历史特点。 3、春秋时期的特点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坐大。 在经济上井田制受到冲击破坏,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改革,使经济得到发展。 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争不断的时期,为争霸,各国奋发图强,革新变法,涌现了一批杰出人物。 战争,加剧了各民族间的融合,因此这是华夏族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 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势,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春秋时期是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第二节 诸侯争霸与春秋政治格局 春秋五霸 弭兵运动 争霸的实质与意义 春秋政治格局的变化 一、春秋五霸 孟子最先提出“五霸”这个概念。“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孟子·告子下》)。 一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左传》、《史记》、赵歧《孟子·告子》注、应劭《风俗通义· 皇霸》、颜师古《汉书·地理志上》注等,如杨伯峻的《孟子·告子》注持此观点。 二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阖闾和勾践。如荀子《王霸》、《墨子·所染》等,金景芳的《中国奴隶社会史》 。 1、郑庄公-------拉开争霸序幕 郑武公助周平王东迁有功,为周卿士。 《郑伯克段于颖》“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郑庄公时周郑互为质子,周桓王时由“交质”到“交恶”。 前707年需葛之战,郑伯摆阵拒王师。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 2、齐桓公首霸 齐国是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国家富饶。 齐襄公无道,公子小白在鲍叔牙护卫下到莒国,公子纠在管仲护卫下到鲁国。 “管鲍之交”的故事。 管仲相齐 在政治上实行国野分治制度,叁其国而伍其鄙 。组建一支行同和死同哀的军队。 在经济上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税收办法,按土地的肥瘦征税。鼓励贸易,促进生产。 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 齐桓公尊王攘夷 齐桓公帮助燕国打败了山戎的进攻,有老 马 识 途的典故。 齐桓公帮助卫国,打败了狄人的进攻。卫懿公好鹤亡国。被称为犬儒君王。 随后与楚对抗。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南征而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召陵之盟与葵丘之会 公元前656年,组织齐、鲁、宋、陈、卫、曹、郑、许八国军队,挑战势力强大的楚国,一举击溃依附于楚国的蔡国,直抵召陵(河南郾城东部),订盟而归,迫使楚国默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此后他又多次大会诸侯。史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并国三十,拓地三百里。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之会使其霸业走向鼎盛。 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 1、齐国盛产渔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经济基础) 2、齐桓公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善于用人) 3、管仲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还改革军制,组 成3万人的常备军,加强训练。几年之间齐国国富兵强。(改革原因) 4、齐桓公依仗雄厚实力,用管仲的谋略,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