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洲三岛
【十洲三島】
2009-11-09 09:24
十洲三島
?? 十洲三島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有關的傳說約起源於戰國時代,後來這個說法為道教所沿用。?? 「三島」,在較早期的文獻中稱作「三神山」,通常指傳說中蓬萊(蓬丘)、方丈和瀛洲三個位處「勃海」(約相當於今天渤海)中,神仙居住的島嶼。根據西漢司馬遷《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的記載,戰國時代齊威王、齊宣王和燕昭王均曾「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遠」,相傳島上有「仙人及不死之藥」,同書卷六〈秦始皇本紀〉亦記載方士徐福曾向秦始皇提及「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然而,不同文獻中「三島」的名稱並不一致,其他傳說中位處「勃海」的仙島亦會被合稱為「三島」。在東漢班固在〈西都賦〉中便謂「濫瀛洲與方壺,蓬萊起乎中央」,以瀛州、方壺、蓬萊並列;又有說法指「三島」為蓬丘、方丈和崑崙。?? ?? ?? 關於「十洲」的資料絕大多數源自相傳由西漢東方朔撰寫的《十洲記》。《十洲記》一卷,又名《海內十洲記》、《十洲三島記》,全文以東方朔的口吻,描述「八方巨海之中」的「人跡所稀絶處」,有十個神仙居住、長滿「神芝仙草」等仙藥的島嶼,是渴望成為神仙者夢寐以求的地方。這十個仙島依次為:
祖洲(位於「東海」)
瀛洲(位於「東海」)
玄洲(位於「北海」)
炎洲(位於「南海」)
長洲(位於「南海」)
元洲(位於「北海」)
流洲(位於「西海」)
生洲(位於「東海」)
鳯麟洲(位於「西海」)
聚窟洲(位於「西海」)
《十洲記》接下來又記載了五個仙島,依次為:
滄海(位於「北海」)
方丈(位於「東海」)
扶桑(位於「東海」)
蓬丘,又稱蓬萊山(位於「東海」)
崑崙,又稱崑陵(位於「西海」)
不過,正如四庫館臣在《四庫全書提要》中的考證指出,西漢晚期學者劉向在著錄東方朔的著作時,並未有包括《十洲記》,它最早著錄在唐代修纂的《隋書》〈經籍志〉中,由此證明是部託名由東方朔撰寫的作品。 【泉州道教宫观楹联略观】--- 何乃川、陈进国
2009-10-27 08:30
泉州道教宫观楹联略观
何乃川、陈进国
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美誉,又有“闽南蓬莱”之雅称。早在西晋太康年间(280-289),道教就在泉州府治南建置了白云庙(后称玄妙观、元妙观,现为泉州道教协会所在地),历代兴毁的道教宫观则不尽其数。这些宫观的文化艺术积淀甚是丰厚,楹联就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朵奇葩。多少文人墨客、修仙高道,撰联或感人间正道之沧桑,或抒闲云野鹤之情怀,或悟浩瀚寰宇之玄虚。联之书法,真草隶篆各显其弛敛疾缓,不必赘述。唯联意蕴酽郁,绵绵远远,读来欲薄厚古今,别是一般滋味。刺桐道教楹联,可兴可比者众,兹择一二,与好道者共享。
其一:以道家和道教基本义理直接入对。此类楹联,大凡以老子《道德经》的精华词句及道家道教对宇宙人生的精辟见解为主题。如拜读泉郡第一观元妙观楹联,再瞻仰三清殿上的各位神仙,你若是有灵根的人,便不敢故作深沉。兹尽录其联:“道通天地大,法贯古今长”、“元功煦化育,妙道寓衍生”,“玄之又玄众妙门,天中有天元无极”、“无为有为包万象,不二不测覆群伦”、“行道演三清妙境,谈教开百世法门”、“中极承华化宏无外,无门众妙道契上清”、“一炁化三清,玄功玄道;五行生万象,至道无为”、“无上三尊,乃乾坤之主宰;混元一炁,为造化之根源”、“三宝至尊,统御一元造化;清虚妙道,衍称万世玄宗”、“混沌未分,开明三境化世界;道生天地,增传人间救众灵”、“道教渊源,蕴五千年华夏文化;玄门奥妙,秘三洞经凤篆龙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道无封,生地生天,化始三清一炁;至精有信,观窍观妙,历遍万法千门”、“混成妙觉,非有非无,太极图中藏本相;元始灵机,至虚至实,鸿蒙窍里见真空”、“炁化三清,一元三才空五行,乾坤始奠;道参太极,两仪四象分八卦,混沌初开”。联既有对宇宙之本源本体的追究,也有对人生处境的追问,堪称是道家与道教的思想总纲。建于宋绍兴年间的泉州花桥慈济宫,主祀保生大帝吴本,其楹联亦是省思宇宙及生命的法则:“妙道会心,凝神入化;保生垂泽,亘古弥光”、“妙造自然,恒久而不已者道;保艾尔信,天地之大德曰生”。而位于南安水头镇琼山埕美村的天心洞(又称天香寺,祀八仙。始建于隋,为南安三大古刹之一。明道人颜子良、黄续翁等皆在此修道炼丹)之长联,系将与道教密切相关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八卦易理融为一体,令人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动静有常,奉其纯墨,四时顺宜,与气相得,刚柔断矣,不相涉入,五行守界,不妄盈缩,易行周流,屈伸反覆;阳以三立,阴以八通,三日震动,八日兑行,九二见龙,和平有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