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古老将千古歌——关于朱琦关将军挽歌的那段故事
千古老将千古歌——关于朱琦《关将军挽歌》的那段故事
穿过繁华的楚州区镇淮楼广场,走近县东街300米远的一处带院落的古朴民居,只见院门门额书有“关天培祠”四个金字。这里就是清代抗英民族英雄关天培的纪念祠堂,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朱琦是广西临桂人。与淮安籍的抗英老将军关天培并不相识。但时任清廷御史的他,心与虎门边关的关天培将军相通,性格相似。在关天培抗英殉难后,他提笔写出了千古流芳的《关将军挽歌》。因为这首歌,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也因为这首歌,他与淮安结了缘。 2011年是关天培将军诞辰220周年,殉难170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将这段故事写下来,以纪念关老将军,纪念朱琦。 关老将军的一生 关天培将军,1781年生于淮安府山阳县。台湾学者考证,关天培为“武圣”关羽的56世孙,关兴后裔。其父亲关自明出身行武。少年时代的关天培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书,辍学后随父习武,并学得一手好武艺。清嘉庆八年(1803),他22岁时考取了武庠生,走上了行伍之路。他的出色才能,首先表现于道光六年。 道光四年淮河发大水,冲开了洪泽湖大堤。淮河水一外泄,大运河里便没有了水,大批送米上京城的漕船在里运河的江苏高邮、宝应至清江浦一段搁浅,京城闹起了粮荒。不得已,道光皇帝在道光五年的七月批准了海运。道光六年(1826)二月初一,苏州、松江、常熟、镇江、太仓四府一州第一批漕船载着130万石粮食从上海启航,押船的便是时任川沙营参将(一说为太湖营水师副将)的关天培。途中,关天培指挥兵丁,战胜了海上的惊涛骇浪,粮食颗粒无损地到达天津。他因此受到特别嘉奖,并于次年提升为江南苏松镇总兵。道光十三年(1833)任江南提督,次年任广东水师提督。 这年,正是英国商务总监律劳卑率兵船在广东耀武扬威之际。关天培一上任就到前线视察,之后,他在虎门设置了三道防线: 以沙角、大角两炮台为第一防线;对南山炮台加固改造(改称威远),使其与镇远、横档三个炮台互为犄角,成为第二防线;狮子洋口的大虎门炮台为第三道防线。在水中,还设置大铁链和木排作阻挡敌船的障碍,并督造八千斤和六千斤的大炮40门,其他炮数百门,分送各炮台,加强防务。之后,他日日亲自操练兵勇,所部士气高昂。 道光十九(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禁烟,关天培与两广总督邓廷桢是禁烟的积极拥护者。他们取得了“虎门销烟”的伟大胜利。这时作为军事将领的关天培,再增设靖远炮台,并招募壮丁训练成水师兵勇。这年11月3日,接替律劳卑勋爵担任驻华商务总监的义律,率兵船突然开炮,从而发生川鼻洋之战。关天培亲临第一线督战,负伤不退,持刀指挥随员开炮,重创英舰。十天内,英军发起六次冲击,均被被关天培所部水师击退。此役为鸦片战争的序幕。道光帝接战报,欣然写道:“此次攻击夷船,提督关天培奋勇直前,身先士卒,可嘉之至!着赏给‘法福灵阿巴图鲁’名号”。“巴图鲁”乃是勇士之意,从清朝太祖皇帝到咸丰帝二百余年,赐“巴图鲁”称号的仅33人。 道光二十年夏(1840年6月),由48艘舰船和4000陆军3000海军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这时,林则徐被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之罪革职,道光二十年十一月(1840年12月),琦善任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他抵达广州后,竟裁兵船三分之二,尽数遣散林则徐和关天培招募的数千水勇,将关天培多年经营的虎门三道防线毁弃,并下令“不许惊动英军”。 十二月十五日(1941年1月7日),英军突袭大角、沙角炮台,副将陈连升战死,虎门危急。关天培请琦善增援。琦善竟只派出200人来援,后又将炮台失守和陈连升战死的责任推给关天培,责令他“戴罪立功”。悲愤的关老将军,将自己脱落的牙齿、旧衣服以及从头上剪下的一绺头发缄封起来,寄给在淮安老家的母亲和妻子、儿女,以示诀别。然后坐镇靖远炮台,与将士们一道,誓与炮台同存亡。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初六(1981年2月26日),关天培率众从上午十时苦战至下午七时,身负十余处伤。最后,面对大批涌来的英军,他将大印交给随从孙长庆,逼他突围出去。孙长庆冲出包围后,看到60岁高龄的关老将军已持刀在与英军肉搏。最后,老将军中弹倒地(也有一说是将军被炮弹击中身亡)。 战斗结束后,孙长庆返至炮台,找到关天培的遗体,送回淮安安葬。林则徐闻讯痛哭,写下了“我不如你”四个大字。 朱琦的挽歌 与林则徐一同痛哭的还有一人,他就是朱琦。 朱琦出生于世家,其父朱凤森,是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官任河南濬县知县。一日正在写诗,闻讯有贼来犯,他持刀杀出,退敌后再入屋写诗,笔头墨汁尚未干去。后迁河南府通判。朱琦一直随父亲走南闯北,在这样的家庭中,自然养怡出意气昂扬之精神。朱琦生于1803年,正是关天培考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