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立体农业概述解析
立体农业 专 业: 农学 主讲教师: 陈振武 贾宝艳 授课对象: 08农学 参考教材 [1]《立体农业》,陈振武主编,沈阳农业大学校内自编教材,2009 [2]《中国立体农业模式》,卢良恕主编,四川科技出版社,1993 [3]《中国立体农业概论》,卢良恕主编,四川科技出版社,1999 [4]《葫芦岛高效农业》,史书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立体农业概述 第一节立体农业概念、研究内容及特点 立体农业的概念 立体农业的研究内容 立体农业的研究对象 立体农业的特点 立体农业对环境的效应 一、立体农业的概念 立体农业内涵 关于立体农业这一学术名词,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R.smith教授曾概括为:立体农业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目前我国有关立体农业的定义大体有以下3种表述: 狭义的立体农业 仅指立体种植而言,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在时空上的充分利用。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秆与矮秆、富光与耐荫、早熟与晚熟、深根与浅根、豆科与禾本科,利用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时空差,合理地实行科学的间种、套种、混种、复种、轮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 中义的立体农业 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中国现在适用) 广义的立体农业 着眼于整个大农业系统,它包括农业的广度,即生物功能维;农业的深度,即资源开发功能维;农业的高度,即经济增值维。它不是通常直观的立体农业,而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与当前“循环经济”的概念相似。 二、立体农业的研究内容 物种结构 指模式内农业生物种类的组成、数量及彼此关系,物种的多样性是立体农业的重要特征。 空间结构 指各种物种在立体农业模式内的空间分布,包括各物种的搭配形式、密度和所处的空间位置。 时间结构 就是对各种农业生物所进行的时序安排。 食物链结构 是立体农业模式内物质生产和转化的链环,从绿色植物生产的初级物质开始,在动物、微生物的参与下,转化为一连串重复取食与被重复取食的有机环节。 技术结构 是研究发挥功能的技术措施的科学结合。 三、立体农业研究的对象 立体农业研究对象是农业范畴不是农村经济,它具有农业的一般特征和独立规律,不能包罗农村经济的所有问题。 立体农业的边界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级加工业,既所谓的种、养、加结合。 四、立体农业的特点 多层次配置 多元结构 整体协调 技术密集 综合开发 五、立体农业对环境的效应 培肥地力、优化肥料组合 调整农药结构,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残留 加强系统内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减少向系统外废弃物的排放 利用自然界的生态防治与自我修复功能,促进环境与发展的“双赢” 第二节 立体农业发展的概况 立体农业的发源地 自然区域立体农业发展状况 立体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模式 一、立体农业的发源地 二、自然区域立体农业发展概况 丘陵山区:农林牧果渔不同海拔的垂直梯度综合开发。 平原地区:一年多茬种植及林粮、桐粮、枣粮间作。 南方稻区:稻田养鱼、稻萍鱼立体种养。 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胶茶、药、果、咖啡、胡椒等多层次种植。 吉林等寒地:推广林参、林药立体种植。 华北、东北等地区:推广设施菜瓜菌立体栽培等。 三、立体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 1、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立体种植(旱地立体农业) 粮粮型 粮经型 粮菜型 菜菜型 部分省份立体种植面积及新增效益 2、稻田立体农业 稻鱼立体种养模式 稻蟹立体种养模式 稻鸭立体种养模式 稻萍鱼立体种养模式 稻萍蟹立体种养模式 3、庭院立体农业 庭院立体种植 庭院立体养殖 庭院立体种养 庭院立体种养加 4、保护地立体种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四团日光温室大棚中拍摄立体化种植的各类蔬菜。近年来,该团在1300余亩蔬菜大棚中推行蔬菜高、矮、疏、密立体化种植取得新成效,棚均纯收入达2.4万余元。 5、丘陵山区立体农业综合开发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6、农林间作、林胶茶立体种植 7、浅海、滩涂、塘坝、水库的立体分层饲养 我国有沿海滩涂200万hm2和浅海水面可养殖面积89.4万hm2,扩大对虾与扇贝,对虾与海参等混养,海底增殖海珍品等,提高了水域生产率,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和市场水产品的供应。 复习题 1.我国自然区域发展立体农业的现状? 2.我国立体农业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3.立体农业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4.立体农业有哪些特点? * 第一章 立体农业概述 第二章 立体农业增产原理和模式构建 第三章 旱地立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