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马坝傣族的历史与现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騎马坝傣族的历史与现状

骑马坝傣族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源流 分布 一、源流 居住在石屏县异龙镇五郎沟河自称“傣卡”的傣族,据他们家谱记载,从广西太平府江州县湘州所分支,经浙江金华府浦江县,又经江苏松江府金山县、山东云府文山县、陕西甘泉县、陕西阻谷县、安徽庐江县、云南临安府曲江镇、峨山县、石屏城东,最后定居在此地。而范氏家族,清嘉庆十八年,一部分留居在此地,一部分从此地迁往本县者那新寨,还有一部分从此地迁往今绿春县骑马坝乡定居。 骑马坝傣族不是世居民族,他是个外来民族,据有关资料记载和当地老人口口相传,大约清嘉庆八年也就1803年,距今有205年的时候,骑马坝傣族经过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几经辗转来到了现在骑马坝这个土地肥沃、风景如画和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 骑马坝山清水秀、物产丰茂、气候宜人,很适合人居住,于是一路摸爬滚打、拖儿带女、疲惫不堪的骑马坝先民就有人提议定居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经过几经商议,大家统一了意见,认为骑马坝是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是一块难得的宝地,应该是繁衍子孙后代的最佳场所。 骑马坝傣族最初并没有定居在现在的骑马坝村子里,而是居住在现在骑马坝村巩南很山山顶上(现在还有房屋建筑的痕迹),也就是骑马坝人傣语中说的“环告”,说的是“骑马坝旧寨”意思,当时具体户数不详。过了几年后,又搬迁到现在骑马坝村对面一个叫勐平巩的半山腰上居住。 勐平巩地处高处,无论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都可以把骑马坝坝看得清清楚楚。看着坝子土地平阔,当地居民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占据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生活在鸟不拉屎、生活无依无靠勐平巩的骑马坝傣族祖先们开始不能满足自己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大家纷纷议论搬迁到坝子里居住的想法,并一致推选傣族人当中德高望重的范连甲老人为头领,代表所有傣族人前去与当地坝子里的居民头人商量,说坝子很大,能否也让傣族人搬迁到坝子里一起生产和生活,共享富庶美好的生活。但几经商谈并没有得到对方的同意,于是聪明的傣族人范连甲起了夺坝子的念头。 据说,当初坝子里有一个名叫沙傣的民族居住,于是范连甲就悄悄派人潜入到坝子里,目的是摸清沙傣的情况,派到坝子里的人假装背叛了本民族,大骂傣族厚颜无耻,还与沙傣称兄道弟,时常送些酒肉,说些赞美的话,用以麻痹他们,经过几次探询,结果发现沙傣手里有一本“地契”,此书相当于现在的土地使用证书,谁拥有了“地契”,谁就是土地的主人,聪明的傣族人想尽一切办法收买了当地的一个居民,并答应他只要能把“地契”搞到手,就答应他的一切条件。 几经周折,能证明土地主人的“地契”终于牢牢地掌握在了傣族头人范连甲的手里,直到范连甲手拿“地契”带领着族人手持刀枪呼喊着来到坝子里,盛气凌人地要求当地居民马上离开坝子时,可怜的沙傣居民才恍然大悟“地契”已经被盗,由于“地契”在傣族人手里,可是沙傣才是真正的世居民族,双方争吵不休,互不相让,傣族人手持“地契”据理力争,沙傣也不甘示弱出示各种证据,双方龙争虎斗,周边各村寨也不得安宁,也曾因此发生过刀光剑影族人双方死伤的情况。 在无奈的情况下,后来双方都告到了元江府,决定同时到元江县府去作个了断。沙傣原以为他们才是世居民族,元江府一定会把坝子叛给自己,而傣族人也以为元江府一定会根据“地契” 叛定,一定会把坝子叛给自己。然而,元江府听完双方的陈述后,认为各说各有理,拍了几次脑袋也无法裁决。无奈之下,叫差役烧红铁链,放在地上,宣布谁敢跪到烧红的铁链上,坝子就属于谁。沙傣头人当场双脚打颤尿湿了裤子,而傣族头人范连甲大喊一声,说了一句“为了后代的幸福,我死了也不怕。”的话后,就毅然跪到红通通日铁链上,随着肉体与铁链的接触发出“吱”的声响,范连甲大喊一声当场昏倒了下去。美丽的坝子也终于牢牢地掌握在了傣族人手里。 后来,一同前往元江府的人连夜抬着范连甲往家里赶,一方面是想把坝子回到傣族人手中的好消息告诉父老乡亲,一方面是担心范连甲客死他乡。然而在抬回家的途中一个叫勐平巩后山上,范连甲因双脚烧烂程度过深不能坚持回到家乡就死在了半路上。 所说,当时两个儿子在外念书,得知父亲死去后就毅然辍学回了家,两个儿子决心支撑起家业。考虑到范连甲是为了全村人的利益而死去的,现在沙傣也已经离开了坝子,为了全村有的发展和孩子的将来,经过商议,全村人都纷纷伸出了援助的手,为两个孩子筹集了一半的学习费用,又把他的两个儿子敲锣打鼓欢送回了学校,要求继续就读,将来为傣族的发展作贡献。 几年后两兄弟完成了学业归来,哥哥范庭碧在骑马坝村当任了保长,兄弟范庭锡则开办私塾。骑马坝傣族初来时仅有范、白、李、谭4户21人,后来又迁入陈、亚、王、农、吴、廖、路、杨等姓氏。 二、分布 绿春县傣族分布在骑马坝乡骑马坝村。大约清嘉庆八年也就1803年从红河州石屏县五郎沟范柏寨搬迁而来。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截止2007年骑马坝村共有356家住户,1476人,人口比例

文档评论(0)

fv45ffsjj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