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电法原理第二章01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1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电法原理第二章01解读

Jc 为传导电流密度 JD 为位移电流密度 (1.3-39) 当电磁系数 m1时,介质中传导电流起主要作用,此时可忽略位移电流作用 ; 反之,当 m1时,主要由位移电流起作用,可忽略传导电流作用。 利用(1.3-39)式计算导体(m10)和介电体(m0.1)的范围示于图1.3-24 考虑到野外实际情况, 图中取εr为5-50。 由图1.3-24可见,对于频率f<n·1000Hz及介质电阻率<105Ω·m范围内皆可忽略位移电流作用。 在自然条件下,岩石电阻率一般很少超过该值。故在低频电磁法中不考虑位移电流影响 只是在频率超过106Hz的高频电磁法(如探地雷达、无线电波透视法及其它电波法)中才考虑位移电流作用。 在谐变场情况下分析麦克斯韦第一方程时, 如果以复介电常数 (对于导电介质)代替ε(对于介电体),则在导电介质和介电体中场满足同一形式的方程 复介电常数的虚部 对实部 的比值等于 电磁系数,并给出由介质导电性引起的能量损耗特性。 它等于损耗角的正切,即 绝大多数造岩矿物的相对介电常数不超过10 ~ 11,见表1.3-6。 然而,一些氧化物、硫 化物和碳酸盐的εr值可达20至80 ~ 170(如金红石)。 对于广泛分布的岩石,尤其是沉积岩,影响介电常数的主要因素是其含水性,且水分子的张弛极化是介电极化的重要原因。 只是对于坚固和干燥的岩石,矿物成分方为影响介电常数值的重要因素。 火成岩的相对介电常数εr 变化范围为7 ~ 15。 在超基性岩石和基性岩石中其值相对偏 高,而在酸性岩石中其值较低。 变质岩的εr 数在5 ~ 17范围内变化, 沉积岩的εr 变化范围较宽(2.5 ~ 40)。 最低值是对干燥的多孔隙岩石测得的,最高值是这些孔隙被地下水充满时测得的。 对大多数疏松沉积岩而言,相对介电常数随岩石中相对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见图1.3-25。 由图可见,随着湿度的增加,εr一开始很快增加,最后达到饱和值100。 在低频电场中,湿度较低(1%)条件下已出现饱和现象; 而在高频电场中 ,当湿度很高(10 ~ 30%)时才出现饱和现象。 图1.3-26是湿态和干态辉长岩的相对介电常数、损耗角正切、电阻率等参数与频率依赖关系的标本测量曲线。 随着频率的增高,湿态标本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下降,且趋近于干态的常数值。 相反,对复电阻率曲线而言,湿态标本的电阻率从(105-106Hz) 开始下降,并趋近于干态的45°角渐近线。 这一频率可称为临界频率。 由此可见,在低频感应法的野外工作中,可认为电阻率是不随频率变化的。 四、岩石和矿石的磁性 磁导率是电磁感应法中利用的另一重要物性参数,它表征物质在磁化作用下集中磁力线的性质。 在交变电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间存在如下关系 B=μH 其中μ为介质的磁导率,或称绝对磁导率。  通常表示为: μ=μ0μr 式中μ0=4π×10-7H/m,为真空的磁导率,μr为相对磁导率。 除极少数铁磁性矿物(磁铁矿、磁黄铁矿和钛铁矿)外,其它矿物的磁导率μ皆 与μ0值相差很小。 只当岩石或矿石中含有大量铁磁性矿物时,其相对磁导率μr才明显大于1。 由于铁磁性岩、矿石的剩余磁性在观测交变电 磁场时无影响,故在电磁法中,可以利用岩、矿石导磁性的差异来寻找磁性铁矿或评价磁法异常。 本章作业P49 8,9 * (3) 非矿化岩石的激发极化效应 不含电子导电矿物的非矿化岩石,属纯离子导体,在电流激发下的激发极化都发生在细小岩 石颗粒与周围溶液的界面上,也是体极化。 但其激电性质又与矿化岩石不同: ①岩石的极化率通常很低,一般不超过1~2%,少数能达到4~5%。 表1.3-5列举了一些岩石和矿石极化率的实测数据的统计结果,它表明了一般情况下,岩、矿石极化率的数量概念。 ②非矿化岩石的充电和放电速度比矿化岩石更快。 其中,矿物颗粒小(例如由粘土矿物组成) 的岩石,充放电速度尤其快; 而颗粒较粗(如砂或砂粒组成)的岩石之充、放电速度则较慢。 岩石激电效应的这种时间特性,对评价激电异常和应用激电法找水均有实际意义。 2频率特性 (1)在超低频交变电流场中岩、矿石的激电现象 前面所讨论的激电效应是在稳定电流激发下,根据电场随时间的变化(充、放电过程)来研究激发极化效应(即时间域激电法)。 实践表明,激电效应也可在交变电场激发下,根据电场随频率的变化(频率特性)观测到激电效应(即频率域激电法)。 TD FD 为了认识交变电流激发下的激电效应,我们考察下述实验:在图1.3-11,a所示的装置中,将直流电源改为超低频信号发生器,向水中供以超低频交变电流I; 在供电时,用交流毫伏计测量M、N间的交流电位差ΔU。 当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