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股市估值及周期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中國股市估值及周期分析

2013中国股市估值及周期分析 从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发展历史看,股价泡沫化现象经常出现,但股价泡沫化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很长,但中国的股票市场价格一直高于理论上合理的标准,也高于国际成熟市场的平均水平,中国股票市场一直存在泡沫。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投资者更关心的是:股市泡沫还会一直存在吗?中国股市泡沫什么时候破灭?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不仅可以对市场建设具有参考意义,对投资决策同样很有意义。   产生股市泡沫的一般规律   一般而言,投资者在乐观气氛的感染下才使股价保持持续上涨,从而产生高估值(或股市泡沫)现象。从美国的历史来看,当新的技术革命推动经济景气回升的过程中,投资者很容易产生过分乐观的市场预期,于是产生股市泡沫。   在过去的100年时间里,股市的月均市盈率(扣除通胀因素)为15.08倍,一共出现了四次市盈率高峰,分别是1901年的25倍,1929年的30倍,1966年的23倍,2000年45倍。这四次市盈率高峰的出现与上一个世纪的四次大的技术进步完全一致。   在美国过去的100年时间里,出现了四次这样的循环:新的技术革命导致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乐观→股市上涨→新经济(310358)的论述出现→刺激股市继续上涨→股市泡沫破灭。这与传统的金融理论关于金融危机的解释模型(如明斯基模型)是完全一致的。   股市产生泡沫的另外一种常见因素是货币条件过于宽松。货币当局主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或大量的资金流入本国都可能导致市场上资金泛滥,出现流动性过剩。当市场出现钱多现象时,资产价格出现泡沫是容易理解的。   从金融发展的历史看,18世纪初法国的密西西比河泡沫事件就是宽松货币政策下出现股市价格泡沫的经典案例,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台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资产价格泡沫与国际资本流动也有较大的关系。   三维互动模型:对股市泡沫的解释框架   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我以2005年为界把股市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之所以将2005年作为股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因为2005年发生了两件重大事件,它们对股市的价格形成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一是汇率改革的启动,该项改革导致国际资本纷纷流向中国,使中国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其二是股权分置改革,该项使得国有股和法人股从不能流通逐渐过渡到流通状态。因此,2005年前后的中国股市的价格形成机制是有很大差异的,有必要分开来讨论。   分析2005年之前的股票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主要从政府行为、机构投资者行为和散户投资者行为的角度来分析股价泡沫的形成机制。我们不妨称之为三维互动模型。   政府行为:从我们过去的股票市场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政府一直在深度地干预股票市场,企图利用资本市场来实现各种目标(在1998年前后的主要目标是为国企改革服务)。正是由于政府的实用主义的指导思想才使股市走上了急功近利的不归之途。   从辨证的历史的角度分析,我国股市是由政府强行启动的,是典型的外生成长模式,因此,政府的干预是不可避免的。但政府过多地考虑自己的短期目标,就会使股票市场偏离资源配置这一根本目标。   例如,1999年,为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的目标,竟然动用人民日报《社论》来启动股市。当时的上海股票市场的综合指数是1500点,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位(而同样是在这一点位左右(1260点),1996年12月,政府却同样动用人民日报《社论》来打压股市!认为上海股票指数在1400点左右已经太高,股市泡沫太多)。   为了达到股市为国企改革服务的目标,就必须纵容各种伪装上市和股票操纵行为,因为很多国企无法达到上市的标准,同样,如果市场没有操纵,国企上市无法卖到一个好价钱。   广大投资者在同政府搏弈的过程中逐渐领悟了政府的决策意图和规律。他们视政策为市场好坏的风向标,当股市低迷时政府一定会出台利好政策,同时放松对市场的监管,于是市场中的投资者便心领神会,又重新开始进入市场,股市重新活跃起来。   2005年之前,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先后五次出台利好政策干预股市下跌,形成五个政策底(股市的高点和低点都对应着相应的政策业内称为政策底和政策顶)。   政策底1:1994年因宏观政策不断从紧,股市连续下跌,当上海综合指数跌至325点时,管理层推出了三大救市政策,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政策底。   政策底2:1996年初,深圳和上海两地政府为了争取金融中心的地位,直接或间接地操纵股票市场,另外,以利率不断下调为特征的宏观政策由紧运行转为松运行,推动股市发展的股市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引起股市持续一年的连续上涨。第二个政策底出现。   政策底3:1996年12月底,股市被政策的力量调至867点,出现一次到位的硬着陆之后,因调节股市的目的达到了,股市的政策突然放松,顺应了不断趋松的宏观政策,引起了股市的又一次大幅上涨。产生了第三个政策底。

文档评论(0)

cv7c8hj6b4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