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第三章人類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1
第一卷第一章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1
[Ⅰ] 1
一 、费 尔 巴 哈 2
A.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2
1.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国哲学 3
[II] 6
[III] 16
[Ⅳ] 18
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 30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38
(附:按住 Ctrl 并单击鼠标,可直接跟踪链接至后面正文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导读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神圣家族》之后合写的第二部著作,写于1845年秋至1846年5月左右。关于撰写这部著作的动因,马克思自己在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作过概括的说明:“当1845年春他(指恩格斯——编者注。)也住在布鲁塞尔时,我们决定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已经形成自己的新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因此,《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源头之作,它在本体论革命的渊源中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本来内涵,对于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具有关键的启发意义。
原著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第一卷第一章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Ⅰ]
正如德国的玄想家们所宣告的,德国在最近几年里经历了一次空前的变革。从施特劳斯开始的黑格尔体系的解体过程53发展为一种席卷一切“过去的力量”的世界性骚动。在普遍的混乱中,一些强大的王国产生了,又匆匆消逝了,瞬息之间出现了许多英雄,但是马上又因为出现了更勇敢更强悍的对手而销声匿迹。这是一次革命,法国革命同它相比只不过是儿戏;这是一次世界斗争,狄亚多希54的斗争在它面前简直微不足道。一些原则为另一些原则所代替,一些思想勇士为另一些思想勇士所歼灭,其速度之快是前所未闻的。在1842—1845年这三年中间,在德国进行的清洗比过去三个世纪都要彻底得多。
据说这一切都是在纯粹的思想领域中发生的。
然而,不管怎么样,我们涉及的是一个有意义的事件:绝对精神的瓦解过程。当它的生命的最后一个火星熄灭时,这个caputmortuum①的各个组成部分就分解了,它们重新化合,构成新的物质。那些以哲学为业,一直以经营绝对精神为生的人们,现在都扑向这种新的化合物。每个人都不辞劳苦地兜售他所得到的那一份。竞争在所不免。起初这种竞争还相当体面,具有市民的循规蹈矩的性质。后来,当商品充斥德国市场,而在世界市场上尽管竭尽全力也无法找到销路的时候,按照通常的德国方式,生意都因搞批量的和虚假的生产,因质量降低、原料掺假、伪造商标、买空卖空、空头支票以及没有任何现实基础的信用制度而搞糟了。竞争变成了激烈的斗争,而这个斗争现在却被吹嘘和构想成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变革,一种产生了十分重大的结果和成就的因素。
为了正确地评价这种甚至在可敬的德国市民心中唤起怡然自得的民族感情的哲学叫卖,为了清楚地表明这整个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渺小卑微、地域局限性,特别是为了揭示这些英雄们的真正业绩和关于这些业绩的幻想之间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显著差异,就必须站在德国以外的立场上来考察一下这些喧嚣吵嚷。②
一 、费 尔 巴 哈
A.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德国的批判,直至它最近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没有离开过哲学的基地。这个批判虽然没有研究过自己的一般哲学前提,但是它谈到的全部问题终究是在一定的哲学体系即黑格尔体系的基地上产生的。不仅是它的回答,而且连它所提出的问题本身,都包含着神秘主义。对黑格尔的这种依赖关系正好说明了为什么在这些新出现的批判家中甚至没有一个人试图对黑格尔体系进行全面的批判,尽管他们每一个人都断言自己已经超出了黑格尔哲学。他们和黑格尔的论战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论战,只局限于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抓住黑格尔体系的某一方面,用它来反对整个体系,也反对别人所抓住的那些方面。起初他们还是抓住纯粹的、未加伪造的黑格尔的范畴,如“实体”和“自我意识”①,但是后来却用一些比较世俗的名称如“类”、“唯一者”、“人”②等等,使这些范畴世俗化。
从施特劳斯到施蒂纳的整个德国哲学批判部局限于对宗教观念的批判③。他们的出发点是现实的宗教和真正的神学。至于什么是宗教意识,什么是宗教观念,他们后来下的定义各有不同。其进步在于:所谓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观念、政治观念、法律观念、道德观念以及其他观念也被归入宗教观念或神学观念的领域;还在于:政治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被宣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急诊胸痛心血管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全文).pdf VIP
- 2025年四川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_特种作业证考试复习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临床医学专业水平测试评分表.pdf VIP
-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三位数乘两位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1).docx VIP
-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数学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生如夏花小清新模板(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优质课一等奖课件28张.pptx
- 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pdf VIP
- 2025安全生产月主题宣讲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