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XXXX县XXXX镇XXXX村创建省级生态村技术总结).doc

XXXX县XXXX镇XXXX村创建省级生态村技术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XX县XXXX镇XXXX村创建省级生态村技术总结 XXXX县XXXX镇XXXX村位于XXXX县南部,距县城6公里,土地面积9.21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8434亩,辖20个村民小组,1085户3949人。该村以特色种植、养殖和劳务就业、发展三产为主要经济来源。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7亿元,村财收入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16元。 为进一步推进XXXX村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及精神文明需求,立足于现有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条件,力争把XXXX村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的全省生态村,我村根据《福建省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XXXX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实施方案,从2008年运筹创建生态村工作,二年多来通过全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不懈努力,我村在市、县环保局、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生态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今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就创建工作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赢,坚持防治污染与生态保护并重,推动乡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全镇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创造条件。 二、创建目标 1、规划目标 ?在村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把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区域生态平衡,尽快发展经济与创建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同步目标。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挖掘村内部潜力,使农村的物质和能量能多层次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提高物质、能量循环、再生利用的功能,在整体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到2009年,初步建成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生产线条,一个高效、稳定、合理、符合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的生态环境系统,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并且把XXXX村建成一个产业结构合理、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农民富裕的生态村庄。 ?2、具体指标:XXXX镇XXXX村省级生态村实施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值 目标值 经济水平 1、村民人均年纯收入 (元/人/年) 高于全县(市、区) 平均水平 高于全县平均值 环境卫生 2、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95 100 3、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 ≥90 91 污染控制 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 100 100 无害化处理率(%) ≥90 100 5、生活污水处理率(%) ≥80 ≥80 6、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100 100 资源保护 与利用 7、清洁能源普及率(%) ≥90 100 8、农膜回收率(%) ≥90 91.5 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0 100 10、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90 100 可持续 发展 11、绿化覆盖率(%) 高于全县(市、区) 平均水平 高于全县 平均水平 12、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 ≥50 ≥50 13、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 低于全县(市、区) 平均水平 低于全县 平均水平 14、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 逐年上升 逐年上升 公众参与 15、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95 98 三、主要创建任务及措施 (一)环境污染治理方面 1、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认真贯彻落实“减排”政策,2008年关闭产能15万吨/年的XXXX县水泥厂XXXX分厂,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0吨,工业企业达标率达100%; 2、全面开展垃圾集中整治,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结合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以“三清六改”为主要内容,切实推进农村“脏、乱、差”整治工作,至2009年8月底已完成砌筑垃圾收集池、垃圾屋池40个,垃圾中转站1座,购置垃圾收集车(人力、机动)5辆,垃圾中转运输车1辆;建立一支保洁队伍,聘请环卫保洁人员10人进行日常清扫保洁,对生活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至此,我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100%,清运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善。 3、采取“土法”和“洋招”方式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在全村现有5个人居集中住宅小区建设排污沟渠(2000米),做到雨污分流,采用“厌氧生化+生态处理技术”,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或者将污水返田、返林;二是针对大多数村庄、农民住房分散,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难以收集集中处理的生活污水采用考虑推广塑胶整体三化池就地分散处理,重

文档评论(0)

xiaoga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