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精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精选]

第4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4.1 国际贸易新发展对传统贸易理论 挑战 4.1.1 挑战之一 ——同类产品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4.1.2 挑战之二 ——发达工业国家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表:工业化国家之间的 贸易量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 4.1.3 挑战之三 ——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产业领先地位转移的例子 汽车:美国是最早的汽车生产和出口国,现在则大量进口日本汽车。最近几年,韩国也成为重要的汽车出口国了。 纺织品:它是欧美最早向其他国家大宗输出的产品,二十世纪初,洋布占领中国市场,挤垮了土布。几十年后情况则相反,纺织品的主要生产出口国变成了发展中国家,尤其中国的纺织品,充满欧美市场。而欧美成了纺织品的净进口国。 家电:美国于1923发明了第一台电视机,但到了九十年代以后,美国国内连一台电视机都不生产了,全部靠进口。日本在六十年代后成为电视机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九十年代以来,韩国和中国也逐渐成为电视机的生产和出口国。 日美韩三国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 当代贸易理论分析起点:传统贸易理论假设放松 4.2.1 技术差距论 (一)创新理论 (二)技术差距理论 (一)创新理论 [美]J.A.Schumpter 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它包括五种方式:       New product;        New process ;        New market ;        New material ;       New organization。 创新与经济周期(1) 创新与经济周期(2) (二)技术差距论 [美]M.Prosner(1961)《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提出 几个概念 需求时滞Demand Lag: 创新国新产品问世——后进国没有意识到它是国内产品的替代品——认识到其价格,有需求。 反应时滞Reaction Lag: 创新国生产、出口新产品——后进国感到其对本国产品的威胁——决定开始模仿生产该产品。 掌握时滞Mastery Lag:后进国开始模仿该产品——达到与创新国同一水平而停止进口 模仿时滞Imitation Lag:反映时滞+掌握时滞 Reaction Lag 若后进国自行生产效益不大,反应时滞就长,创新国可以长期保持出口优势。因此,反应时滞取决于: 规模效益; 贸易壁垒; 后进国收入水平和市场大小 Mastery Lag 取决于: 创新国的技术转移意愿; 后进国的国内需求强度; RD经费; 技术基础; 生产条件 Conclusion 贸易基础:技术差距 贸易流向:创新国-模仿国 贸易规模:取决于需求时滞与模仿时滞 贸易利益:创新国获利多 4.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对于行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作了很好的解释,但如何解释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动和一些产品中领先地位的变化呢?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通过分析产品技术的变化及其对贸易的影响,解释了这一现象。这一理论就是所谓的“产品生命周期论”。 雷蒙德·弗农小传 雷蒙德·弗农 (Raymond Vernon)是二战以后在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方 面一位最多产的作者。他的著作反映了他多方面的职业生涯,包 括将近20年在政府部门供职,短时期从商,担任过3年“纽约市区 研究”中心的主任,以及从1959年开始与哈佛大学有成果的合作, 先是在商学院,在那里他是国际商业的教学和研究骨干,后来是 在约翰·F·肯尼迪(John F.Kennedy)管理学院,在那里直到退休他 一直是克拉伦斯·狄龙(Clarence Dillon)国际问题讲座教授。 4.2.1 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基本逻辑 4.2.2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变动 4.2.3 产品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 4.2.4 维农对技术差距论的拓展 解释了技术差距产生与消失的原因 指出了技术的动态变化导致的比较优势本身的变化 第三节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 世界贸易为什么会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到以工业产品为主?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有不同的贸易模式? 一、决定需求的因素 二、需求偏好不同产生的贸易 三、重叠需求贸易理论 一、决定需求的因素 偏好 收入水平 消费者预期 特殊因素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消费者构成等 二、需求偏好差异而产生的国际贸易 三、重叠需求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LINDER,1961)提出 建立理论的三个基本命题 1、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是平均收入水平,平均收入水平可以作为衡量两国需求结构或偏好相似的主要指标。 2、一种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