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与五代十国.pptVIP

@第三讲、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与五代十国.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与五代十国 教学目标: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唐后期的腐朽统治,五代十国的更替。 教学重点: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中央与藩镇的斗争,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教学难点:二王八司马事件与甘露之变。 教学时数:2课时。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二、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三、唐末农民战争与唐代灭 四、五代十国的更替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1、玄宗晚年的政治问题 ①宠爱杨妃,奢侈无度;政事付于奸毒有数的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之徒;又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加之官僚地主竞相兼并土地,导致了阶级矛盾的尖税化,削弱了统治力量,使叛乱者有机可乘。 ②府兵制破坏,募兵之制渐兴,为了防边“拓边”,“九节度”镇兵增至四十九万,多出“彍骑”数倍。这样,“外重内轻”之势成,为有野心的边将对抗唐中央创造了条件。 ③范阳、平卢、河南节度使安禄山率领兵最多,实力最,野心很大。他几入长安,目击唐中央政治腐败,内地兵力空虚,乃谋作乱,夺取天下。于是在准备就绪之后,便以诛杨国忠为名发动了叛乱。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2、安史之乱的经过 ①755年冬,安禄山率兵十五万南下反叛,一路势如破竹,陷洛阳。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史思明占河北十三郡。六月,陷唐都长安。玄宗奔蜀,肃宗继位。 ②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史集团分裂。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759年,安庆绪被史思明杀死。史思明称大燕皇帝,再陷洛阳。 ③761年,史思明大败李光弼,西犯长安,途中被其子史朝义杀掉,叛军大衰。763年,李适、仆国怀恩等收复失地,史朝义穷蹙自杀。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3、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影响极为深远: ①它使广大人民,特别是黄河中下游的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北方经济遭到了大破坏,损失四分之三以上;百姓穷困不堪;土地荒芜;水利失修,“千里萧条”。从此,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②它使唐朝边防空虚。为了平叛,边防军不得不调往内地,吐蕃等少数民族乘机而入;安西四镇及陇右、河西走廊之地尽失。从此,唐朝不仅在西域的力量大为削弱,就连关中也不能确保无虑。 ③它打破了唐朝的统一。此后,不仅河北、山东、列镇相望,即腹心之地亦分裂于方镇。中央集权日益削弱,藩镇势力不断扩大,战乱频起,生灵涂炭。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唐王朝逐渐衰微了。 |杜甫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4、藩镇割据 唐王朝为了苟且偷安,采取以方镇制方镇的策略,不但设立了为祸最烈的“河朔三镇”,而且在内地遍设方镇,致使藩镇的数量增至数十个。唐代藩镇割据从唐德宗开始,大致经历了传子制之争、泾原兵变和淮西之役等三个阶段。? 藩镇割据的气焰在宪宗时受到扼制。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自称留后,并派兵四出抢掠。唐宪宗在宰相武元衡和大臣裴度的支持下,发兵进讨。由于统兵将帅拥兵自重,军令不一,加之淮西和河北同时用兵,战线过长,故战事拖延了三年,毫无进展。后来,名将李晟之子李愬被任为西线统帅,宰相裴度又亲临北线督战,战事才出现转机。元和十四年,李愬雪夜入蔡州,一举俘获吴元济,取得了淮西之役的全面胜利。一时间,藩镇纷纷上表归顺。历史上称之为“元和中兴”。 二、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1、宦官专权 患官专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掌握兵权:唐代后期,宦官掌管禁军,出任督军使 控制将相:代宗以后,以宦官二人充内枢密使,掌管机密,承宣诏旨;于是宦官权势日重,任免将相。 废立皇帝:唐朝的皇帝,从肃宗起,除哀帝外,都是由宦官拥立的;顺宗、宪宗、敬宗、文宗皆死于宦官之手;昭宗也被宦官囚禁过。 肃宗李亨(711-762)756年即位,在位7年。 代宗李豫,肃宗长子。762年被宦官拥立为帝。 德宗李适(742-805)779年即位,在位25年??。? 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顺宗李诵(761-806)805年即位,在位八个月??? 退位给李纯。? 宪宗李纯(778-820)805年即位,在位15年??。? 宪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统一战争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重用宦官,终被宦官所杀。时年43岁。 穆宗李恒(795-824)820年即位,在位25年?。他企求长生不老,服药过量而死,时年30岁。 敬宗李湛(809-826)824年即位, 826年12月被宦官杀死。 文宗李昂(809-840)827年即位,在位14年。他当政时宦官专权,文宗成为宦官的傀儡。 武宗李炎(814-846)840年即位,在位时,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缓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药而亡。 宣宗李忱(810-859)846年即位,在位13年。是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