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改革2单元封建统治阶级(讲义)[精选]
第二单元
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改革(讲义提纲)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认识各国封建主阶级推行改革的原因;掌握各国改革的措施、内容;分析各国改革的特点。
2、分析各国改革成功的原因,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3、思考改革的性质;探讨改革的社会影响及历史作用。
二、重点难点
改革成功的原因、性质;改革的社会影响及历史作用。
三、基本内容
第一节 彼得一世改革;
第二节 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开明专制;
第三节 玛丽亚·特里萨母子的开明专制;
第四节 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
第五节 施泰因—哈登堡改革;
第六节 欧洲封建君主改革的社会作用及影响
四、教学方法
专题启发式讲授,采取对比分析、互动研讨、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课时安排;
6课时
六、教学手段
使用课件多媒体教学。
第一节 彼得一世改革
——跳出落后圈子的独特尝试
彼得一世(1682-1725)是俄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沙皇。在他执政时期,对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进行了广泛改革。改革使贫弱不振的俄国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变,保障了俄国对外战争的胜利,使俄国从内陆国扩张为濒临海洋的强大帝国。
改革的历史背景
彼得改革前,西欧已开始从封建主义步入资本主义时代。荷兰、英国早已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蓬勃发展起来。据统计,1664年荷兰全国生产的各种丝织物达14.4万匹,仅在列伊捷一地就有几十家大型手工场和几百家小作坊,共有几万名工人。荷兰的渔业、航海业凌驾于一切其他国家之上,被称为“全世界的马车夫”。在英国,17世纪中叶毛织品的产值就达700万英镑,煤产量达300万吨,冶金业中已使用30尺高的炼铁炉,年产100至500吨铁。法国虽然是封建国家,但资本主义经济已有所发展,17世纪末大约有手工工场近200家,1716年工业品输出高达4500万里弗。
与西欧相比,17世纪末期俄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当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俄国却在1649年颁布《法律大典》确立和巩固了农奴制度,农奴制得到进一步强化。据1678年统计,全国农户的89.4%属于贵族、教会和宫庭,仅10.4%处于非农奴的地位。在农奴制度下,土地是宫室、贵族、教会和国家的财产。农奴被固定在领主的庄园里,领主可以任意把他们转让或买卖。农奴除耕种一小块份地维持生活外,必须为领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要向领主缴纳各种实物。残酷的奴役和剥削,严重压抑了农奴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的发挥,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几乎年年欠收。工业也十分落后,17世纪下半叶俄国才开始出现工场手工业,它虽是新的经济现象,但工场数量少,17世纪末连30家还不到。工业水平低,炼铁业比西欧国家落后200年。当时绝大部分工业产品国内不能生产,到改革前夕,钢铁、火药、呢绒、纸张等产品和军需品都要依赖从西欧进口。国内贸易有所发展,但对外贸易操纵在外国人手中。俄国没有出海口。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引起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和新兴商人阶级的不满,他们希望改革,为自己的经济活动创造条件。
国家机构臃肿混乱,政治腐败,局势动荡是彼得执政时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17世纪俄国封建政权机构逐渐形成,仅在中央就设立了50个衙门政厅,如外交衙门、吏职衙门等。机构虽然庞大,但很不健全,竟没有专职的财政司法机关。地方政权组织是自治局,但作用很小,政权实际掌握在莫斯科派来的“长官”手中,每到节日人们要向“长官”送礼,向长官提出请愿书,也要送给他们特别的报酬。加之贵族杜马腐败无能,宗教与国家分庭抗礼,贵族穷奢极欲,整个国家政治生活几乎处于完全瘫痪状态。
农奴制的残酷压迫剥削及社会政治生活的混乱引起社会矛盾的加剧。一方面,统治阶级同人民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人民运动此起彼伏。在彼得执政前,就先后于1662年、1667年发生了著名的“铜币之乱”和斯捷潘·拉辛起义。执政后,各地人民起义从未中断,仅在1705-1708年中就连续爆发了阿斯特拉罕、巴什基尔和布拉文起义。这些起义虽被镇压,但严重威胁着封建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存在。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十分激烈。彼得执政前宫廷政变屡次发生。1682年彼得在其母舅家族集团的支持下与另一些贵族支持下的异母兄弟伊凡被并立为沙皇。因彼得年幼,伊凡体弱多病,头脑迟钝,由其异母姐姐索非亚摄政。彼得渐长,索非亚担心大权旁落,1689年她企图发动政变,杀害彼得,自立沙皇,但阴谋败露,她被囚禁在修道院里。1698年支持索非亚的势力再次利用射击军发动叛乱,这次叛乱被彼得平息。
面对混乱腐败的社会政治生活和动荡的局势,采取强有力措施,整顿和健全行政机构,强化国家机器,实现社会安定,是彼得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俄国的军事力量也十分薄弱。当时俄国没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