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物理前沿详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粒子物理前沿详解

* * * * * * * * * * * 早期宇宙处于高度对称状态,粒子数和反粒子数相等遵从电荷共轭对称性 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 (6.1)×10^-10 小林和益川机制给出的CP破坏的起源给出的正反物质不对称远远小于10^-10。寻找新的CP破坏机制是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的重要课题。 2011年Nobel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三位利用高红移超新星研究从观测上给出了宇宙加速膨胀证据的科学家,他们是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aul Perlmutter, 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心的Brian Schmidt和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Adam Riess 自然界三大难题 物质结构 宇宙演化 生命起源 粒子物理学21世纪面临许多挑战: 标准模型 : 夸克禁闭, 质量起源 寻找新物理.... 宇宙: 暗物质, 暗能量, 反物质... 三大前沿 超高能量:LHC, Higgs factory,ILC... 超高精度:Super-B,Super-Tau-C,.. 宇宙学前沿:天上、地下 结语 谢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72年’t Hooft和Veltman提出维数正规化方法证明了非阿贝尔规范场论采用维数正规化方法可以保持理论的规范不变性和洛仑兹不变性使得理论可重整化。这样非阿贝尔规范理论才能有效地计算微扰论的高阶修正结果。 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1—2015年获奖109届 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占了物理学的1/2, 凝聚态物理占了物理学的1/3左右, 其他物理合起来占了物理学的1/6左右。 检验、发展标准模型和寻找新物理 从实验和理论上改善精度检验标准模型 上帝粒子性貭 夸克禁闭 质量起源 标准模型并不是基本理论而是更深层次(新能标)动力学规律下的有效理论。 探索物质结构面临的两大挑战:对称性破缺的本质和夸克囚禁。概括起来说,探索物质结构正向三个方向发展: 1. 向超高能量发展,例如西欧中心的LHC和 未来的CEPC, ILC; 2. 向高精度发展,例如Super-B工厂、Super-?-粲工厂; 3. 宇宙学前沿,向地下和天上发展等。这 三大前沿方向的发展相辅相成,目标在于深入研究现今这一层次的夸克、轻子以及相互作用的运动规律 中微子振荡 2002 Nobel物理奖: Davis、小柴昌俊(Koshiba)和贾科尼测量了宇宙中中微子。 2015 Nobel物理奖: Kajita和McDonald获奖。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 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日本科学家Takaaki Kajita和加拿大科学家Arthur B. McDonald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 Takaaki Kajita在超级神冈探测器(Super-Kamiokande detector)上的发现:大气中的中微子会在两种状态之间转换。 Arthur B. McDonald通过实验发现,太阳中的中微子消失是因为转换到到另一种状态的中微子。 三代轻子 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奖授予美国科学家Davis、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Masatoshi Koshiba)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多-贾科尼。1968年,美国戴维斯发现太阳中微子失踪,1998年日本神岗实验和美国IMB实验观测到超新星中微子。 Sin θ13 = 0.092 ? 0.016(stat) ? 0.005(syst) 发现θ13不为零,等价于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 信号显著性为5.2倍标准偏差:振荡不存在的概率为一千万分之一 u d c s t b e m t ne nm nt 电荷 +2/3 -1/3 0 -1 夸克 ( q ) 轻子 ( l ) “基本” 粒子 从轻到重 mu=1.5-4.5 MeV md=5-8.5 MeV ms=80-155 MeV mc=1.0-1.4 GeV mb=4.0-4.5 GeV mt=174GeV 质量起源困扰 标准模型并不是基本理论而是更深层次(新能标)动力学规律下的有效理论。在标准模型中,不仅中间玻色子的质量是通过对称性破缺获得的,而且夸克和轻子的质量也是通过引入Higgs场汤川型耦合给出的。然而轻子和夸克的质量谱从电子伏特(eV)一直到180GeV(1GeV=10 eV),可以相差11个数量级,即使同一层次的夸克也从几MeV到180GeV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