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树病虫害及防治[精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栎树病虫害及防治[精选]

栎树病虫害及防治 栎实僵干病 栎实僵干病发生在栎属树林内或栎属林木比较集中的林内,东北长白山漫江一带发病率为30-50%,高者70%。河南省西部山区栎类林内也有分布。该病害对栎类的天然更新和种子利用有严重影响。 症状:初病时,坚果果壳表面产生变色斑,后变灰褐色,病斑周围铅黑色,剥开种壳可见子叶上出现橙色小点,周围有暗色晕斑。后期子叶变暗黑色,皱缩,并包上一层浅色菌膜。菌膜可以剥离。子叶被菌丝充满,组成假菌核。被害子叶后期缺水,迅速干缩,其体积比健康者小一半。到来年生长季节后,假菌核吸水膨胀,种壳裂开,有时在假菌核上生出几个小喇叭状子囊盘。 病原:块状盘菌Ciboria Pseudotu berosa。 发生规律:当新坚果成熟落地后,有些坚果与老病果菌核、菌丝和子囊孢子接触,靠菌丝或孢子萌发生的芽 ,从种壳缝或坚果基部维管束侵入果壳内。菌丝以子叶为养料维持生长,逐渐形成新的假菌核。混在健康坚果中间的病果,在适宜温、湿度下生长出菌丝,在坚果生长蔓延,由壳缝及维管束侵入坚果,使坚果发闰。这种侵染和侵染后的发病,一般在20℃下及多湿条件下发展迅速,经2-6周就可以完全破坏子叶,而形成假菌核。落地坚果的感染,一般零星发生,但当大量收集坚果时,难免混入病果,为健康坚果提供侵染源。当坚果含水量达40%以上,且温度又高,此时传染很快,特别是虫害果,感染很快。如坚果吸水发芽时发生霜冻,便于病菌侵染,致使子叶、根、幼芽变色,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 1、确定无病林区,通过详细调查和观察,确定无病区。 2、精选健康坚果。在无病林区采集坚果作为种源。对采集的种子,还要通过精选、除去虫果、伤果等劣质果。 3、收集的坚果,应摊放在通风良好的库内阴干,使坚果含水率降至30-40%再混沙贮藏。贮存坚果的库内温度控制在5-10℃。并且要干燥通风。 4、定期检查。对贮存的坚果要定期检查,对变灰绿色或灰黑色的坚果一定要检除,集中处理。 栎粉舟蛾 学名:Fentonia ocypete Bremer 鳞翅目,舟蛾科。 别名:旋风舟蛾 细翅天社蛾 分布:河南主要分布于南阳、许昌、洛阳、三门峡、平顶山等市。 寄主及危害:寄主主要有麻栎、栓皮栎、槲栎、蒙古栎等。以幼虫蚕食树叶为主,大发生时,常将栎叶全部吃光,树木生长衰弱,枝条干枯,板栗园导致大幅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柞蚕养殖收成,降低蚕丝质量。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0--25mm雌虫翅展46--52mm,雄虫翅展44--48mm。头和胸背暗褐掺有灰白色,腹背灰黄褐色, 前翅暗灰褐或稍带暗红褐色,内横线以内的亚中褶上有1条黑色或带暗红褐色纵纹,外横线外衬灰白边,横脉纹为1个苍褐色圆点, 横脉纹与外横线间有1个大的模糊暗褐色到黑色椭圆形斑。 后翅苍灰褐色。卵 扁圆形,乳黄色,孵化前变为黄褐色,直径0.6mm。 幼虫 初龄幼虫胸部鲜绿色,腹部暗黄色。老熟幼虫36--45mm,头赤褐色,体草绿色,胸部背线赤紫色,两侧绿色,前胸背面中间有 1 个黄斑,腹部第三、四、五、七、八节背面紫红色,有黄色斑。蛹 红褐色,长20--23mm,背面中胸与后胸相接处有一排凹陷,共14个;具耳状短臀刺。 生物学特性: 河南一年一代,以蛹在树下表土层内越冬,翌年6月下旬7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下旬为羽化末期。7月上旬开始产卵,7月中旬卵孵化,7月下旬、8月上旬为孵化盛期。9月上旬至9月中旬老熟幼虫坠地入土化蛹。成虫羽化多在晚间,以0--3点较多,遇雨数量增多。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产卵。成虫趋光性强,白天潜伏于树干和叶背面。卵产于叶背面叶脉两侧,每片1--2粒,少数3--5粒,每头产卵量98--285 粒,雄虫寿命4天左右,雌虫寿命7天左右。雌、雄性比1:3。卵期5--8天。幼虫多在3--7时孵化,共5龄。1龄幼虫在叶背面取食叶肉,使叶片呈筛网状,2龄幼虫开始取食叶片,4龄后进入暴食期。由于成虫产卵量大,且又分散,1-3龄取食量小,危害状不明显,幼虫具有保护色,不易发现,当幼虫进入暴食期后,可在3--5天内将栎叶全部吃光,造成重大损失。老熟幼虫在树下杂草或枯枝落叶层下3-5cm表土层化蛹。 防治措施: 1、叶面喷药。对栗园、疏林地,采用叶面喷洒2.5%敌杀死2500倍液(或快杀灵),防治栎粉舟蛾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2、施放烟剂。对郁闭度0.6以上的林分,采用林丹烟剂(或敌马烟剂)防治,每hm2用药15Kg,于无风的早晨或傍晚放烟,防治幼虫效果可达80%以上,但要注意预防火灾发生。 3、灯光诱杀。于7--8月份成虫发生期,用400瓦黑光灯或200瓦水银灯诱杀成虫,每晚可捕杀千头以上,多者上万头。 4、人工防治。幼虫期组织人力,利用幼虫遇震动后而坠地的特点,震动树干,收集捕杀。 5、生物及仿生制剂防治。注意保护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