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楚雄彝族文化的“点点繁星”[精选]
《云南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课程中期论文
——楚雄彝族文化中的“点点繁星”
阅读书目:《楚雄民族文化论坛》
学院: 哲学与政法学院
班级: 10政教B班
学号: 104020092
姓名: 郭丽媛
楚雄彝族文化中的“点点繁星”
有人说“生命是隐藏在心底的一滴泪水,坚强的流不出来,脆弱的一碰就碎。”是的,我曾有强烈的想要走出大山的愿望,年轻的心总躁动而不安定,倔强地认为美好生活永远在别处。可我走了千里万里怎么也走不出故乡的怀抱。楚雄彝族自治州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历史悠久,山地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乡村画卷,古老而迷人。
彝族是一个被诗化的民族,每句话都有诗的韵律;彝族是一个被歌谣化的民族,每一声歌唱都有大山的神韵;彝族是一个被故事化的民族,每一个故事都能掀起心中银色的波浪。
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地属云贵高原西部,地处云南高原腹地,自古就有“威楚”之称,,民称“省垣门户”、“迤西咽喉”。 楚雄州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习俗、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
一、楚雄传统的地方文化
楚雄所处的滇中地区,自汉武经营、司马西征、韩说开益之后,兴学讲经大有市场,而地域风俗亦为之渐迁,加之邑人每有负藉授经,归乡教学者,致使儒学教化日益深入,“迨至蜀汉,即已文艺斐然”。而楚雄学术之盛,自唐始展文献确凿,及至明清则可谓“人文蔚启,学术卓然”。如李卓吾守姚,尝有三教合一之说,高雪君氏虽为彝人,而所孜孜熟诵者,依然是经、史、子、集,先儒学说,老庄哲理,佛藏内典,并均能一扫前人支离,独辟精义,为一方之冠。
楚雄地方文化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多元一体文化,在楚雄上千年的传统思想观念和传统社会文化中,居主导地位的是儒家道统文化,正是浸透着儒家文化精神的人文教化,在古、近代楚雄社会中起着移风易俗的作用。楚雄的地域文明和地方文化,是楚雄各民族在长期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交流中,在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下以开放的姿态和包容的胸怀,在大量吸收汉儒文化的前提下,综合了各种文化因子而共同创造的。
楚雄是彝族的聚居地,彝族的各种民族文化也早已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融入了楚雄的传统文化。彝族的酒文化是彝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文化之一。
彝人的酒是:“出征壮行酒,讨伐御敌酒,家支和解酒,姻亲喜庆酒,过年贺庆酒,起房盖屋酒,半月祭祖酒,虎月火节酒,供奉祖灵酒,堂上宴客酒,娶妻嫁女酒,盛会洽谈酒,地边耕耘酒,坡岭放牧酒,室内青年嬉戏酒,岭里岭外探亲酒”。在彝族社会中,酒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酒文化也成为了楚雄地区一大特色文化。
彝族是一个情感丰富的民族。亲情、友情、爱情、兄弟情、姐妹情、手足情情满彝山。酒是抒发感情、增进友谊的佳品,也是相互交流感情的枢纽。彝族是火的民族,自称虎的后代,因而为人处事也是非常洒脱的。来人、来客进门就是一杯迎客酒(拦门酒),让你初到彝族寨子就感到热烈和亲切,饭桌上还有杯杯祝福酒,寄托了彝家人民的款款深情。出门又是一杯留客酒,希望客人能够沉浸在彝家人浓烈如酒的感情中久久不能忘怀。
楚雄是彝族人民的聚居地,彝族人民是楚雄地区中那一抹最鲜亮明艳的颜色,不仅因为其浓烈似酒的热情,更因为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彝族的特色文化早已成为彝族地区大众亲睐的文化,是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传统节日的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文化多样性也正是民族独特性的体现。彝族民间传统节庆更是林林总总,浩繁庞杂,在彝区说得上是月月有节,天天有歌舞,日月轮回,年复一年。民族节日所承载的民俗内容和礼仪形式已深深的内化为民族的情感和精神,同时寄托着民族的理想和追求,体现出民族的审美情趣。
火把节——祭火盛典
“星回节,俗称火把节。砍松为潦,高丈之于,入夜增然之”这是对火把节的一个最简单地描绘。火把节体现了彝族对火的崇拜,把火看成是能使庄稼丰收、六畜兴旺,是人类免于贫困和疾病的神奇力量,火把节是一个祈年丰、驱灾触摸的祭祀性节日。
彝族认为,火把节要祭祀星座、祭太阳、祭火神。毕摩还演绎远古时,天上有七个太阳,大地枯竭,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射日射月,射下了太阳,太阳不敢出来,于是毕摩用公鸡叫唤太阳出来的古老传说。毕摩还请山神土主、毕摩神为人祝福。之后是开展“文艺活动”,这一切都结束后,彝家人在道场上通宵达旦地跳左脚舞。
葫芦笙节
正如俗语所说,听见葫芦笙响,脚板儿就发痒。阿哥跳破千层底,阿妹跳烂绣花鞋,跳得地上黄灰起,跳得黄灰做得药。药是什么药,消愁解闷欢乐药。
吹葫芦笙曲,跳葫芦笙舞,是彝家人劳作之余特别是年节及喜庆之日与生命融入一起的狂欢,是喜怒哀乐的演绎场,是排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