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宣化[精选].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宣化[精选]

? 宣化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在张家口市东南30公里处,为张家口市辖区,位于东经115°03′,北纬40°37′。东偏南距首都北京170公里,南偏西距省会石家庄280公里,西距大同200公里。总面积264.3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满、蒙、朝鲜、壮、纳西、布依、白、彝、侗、土家、达斡尔等13个民族。共29万人。     宣化历史悠久,形势险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众多文物古迹。从先秦开始,这里是历代府、州、郡、道、县和省、市治所的首府。1991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悠久历史     宣化历史渊远流长,是我国开发较早地区之一,从宣化西南60公里处我国著名的泥河湾旧石器遗址和宣化城附近的刘家窑、王河湾、水泉、龙门、赵川、关子口、西望山、李大人庄、小白杨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证实这里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就已遍及宣化各地。     夏、商时期宣化先属冀洲后属幽州。     周武王灭纣后宣化属燕国领地。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至221年)民族割据,宣化曾属东湖族占地。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宣化属上谷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宣化属广宁郡。     随、唐时期先后置涿郡、武州。     五代时(公元907--960年)石敬割燕(北京)、云(大同)16州给辽国,其中包括武州。辽改武州为归化州。宣化为归化州治所。     金灭辽后,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归化州为宣化州。翌年又改为宣德州。 元初改宣德州为顺宁府,宣化为顺宁府治所。     明初年沿长城设九镇。宣化改为宣府镇,辖左、右、前三卫。为万全都司镇守总兵元帅驻地。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改置宣化府。辖一厅三洲七县。宣化为府城治所,始定今名。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直隶省口北观察使(俗称道)。辖3厅10县。宣化为口北道治所。     1937年8月日本侵占后,成立伪察南自治政府。1943年又将察南自治政府改为宣化省。辖11县,省会定于宣化。     1945年宣化解放后察哈尔省在宣化成立。省会设在宣化。1946年1月设宣化市。1948年12月第二次解放。恢复察哈尔省建制。省会迁张家口市。     1963年3月改宣化市为张家口市辖区至今。 二、形势险要     宣化位于冀北山间盆地边缘,地势险要,气势顽固,战略地位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诚如旧志所述“宣化全境飞孤(今山西代城飞孤关)紫荆(今河北易县紫荆关)控其南;长城、独石(口)枕其北;居庸(关)屹险于左;云中(大同)固结于右,群山叠障,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素有“神京屏翰”之称。     据志书记载概略统计,仅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北方部族经宣化南入的较大战争达70多次。所以历代汉民族朝代都非常重视北部边防,并选派重兵固守。特别是明王朝先后18次增筑和修葺长城,沿长城设九镇驻兵防守。其中宣府镇担负着东起四海,西至大同长达1030里的防守任务。洪武、隆庆年间宣府驻扎新旧官军达151452人。明太祖朱元璋封其十九子朱惠为谷王,在宣化建谷王府(皇城),常驻宣府。明武宗朱厚照在宣府建镇国府第。清康熙皇帝7次征西,北巡时均路经宣化。乾隆皇帝亲书《神京屏翰》巨匾,悬挂于镇朔楼上。据《宣府镇志》载:嘉靖年间,宣化城内有军户127497人,官户4551人,民户2035人。由此可见,宣府镇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军城”。 三、人杰地灵     宣化自古为交通要冲,军事政治重地,工商业繁荣,文化教育发达。因此,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和民族精英。据《宣化县新志》载:元朝设有“景贤书院”,明朝有“上谷书院”。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8年)创立古城最高学府“柳川书院”。光绪二十八年设宣化府中学堂(现宣化一中前身)。革命前辈张苏、林枫等同志边任教,边从事革命活动。尔后宣化府立师范学校、府立中等农业学堂,府立艺徒学堂和上谷大戏院相继成立,就学者逾千人。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宣化府从中学堂挑选吕复等19人及州县志士9人,共28人赴日本留学,开辟了旅外求学之先声。     由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宣化涌现了大量历史文化名人。仅明清两代中进士者36人、举人113人、武举人165人、贡生390人。诸如:     孙世芳:进士出身,官至明翰林院庶吉士,太使,曾主持编篡《宣府镇志》。     张镗:进士出身,曾任山西按察副使。     姚世卿:武进士出身,曾任明京城永定门总兵元帅。     张世卿:地方绅士出身,曾任大辽国国子监,监察御史,死后葬于宣化区下八里村北。     郭维城:清末举人出身,曾任柳川书院院长,从日本考察回国后任府城教育会长。深得地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