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历史文化特点及其资源优势[精选]
甘肃历史文化特点及其资源优势
2012-04-11 甘肃日报
甘肃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要把甘肃建设成文化大省、强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大力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准确把握和深入了解甘肃历史文化特点及其资源优势,是我们正确认识甘肃历史文化及其资源价值的切入点。
一、久远性。久远的甘肃历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在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中作用至为重要。甘肃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新石器时代先民的足迹已经遍及各地,而且创造了堪称辉煌的远古文化,以大地湾为代表的新石器早期文化的发现表明,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自仰韶文化以来,相继兴起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与关中地区的远古文化同属于以炎帝部族为代表的西羌文化。而从马家窑文化开始,甘肃古文化的地方化趋向日渐明显,青铜时代的氐羌、西戎文化,先周文化、秦早期文化在华夏民族形成和早期中华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后来中国历史走向和中华文化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周秦文明,陇右是其导源发祥之地。从此之后,甘肃的发展总是与中国历史的进程和文化的演变紧密相连。
二、多样性。文化内涵丰富,类型多样。甘肃悠久的历史,丰厚的人文土壤,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内涵丰富、类型多样的古代文化。如史前时代的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先秦时期的寺洼文化、辛店文化、沙井文化、羌戎文化、先周文化、秦早期文化,秦汉以来的边塞文化、三国文化、五凉文化、唐宋农牧文化、吐蕃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还有民俗文化、长城文化、简牍文化、敦煌文化、丝路文化、石窟文化、宗教文化等等。这一个个或不同类型的文化,独具特色和内涵,成为甘肃历史文化百花园的一朵朵奇葩。
三、民族性。多元纷呈的民族文化。甘肃地区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分布的区域,从先秦至魏晋北朝时期的西戎、氐羌、大月氏、匈奴、鲜卑,到隋唐宋元明清的吐蕃、党项、蒙古族、回族、藏族,都曾一度或长时间生活于陇原大地。各民族长期交错杂处,既有和睦相处、融合同化,又有争夺与战争。在这样一个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中,各民族的文化既得以传承与弘扬,又得到创新与改造。与此同时,这一过程也强化了各民族及其文化的相互交流碰撞,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的融通,增强了彼此关系和相互认同。
四、过渡性。中华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通道。甘肃省深居内陆,地处我国三大高原的结合部,也是由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历史上这里长期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交错带和农牧经济的过渡区。这种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成为农耕文化与畜牧文化互动发展的肥土沃壤。甘肃也曾是中西文化与商贸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横贯全境,中华文化的西传与扩散,域外文化的输入与吸纳,都对甘肃地域文化带来深刻影响。甘肃地区无疑是多元文化的聚合区和生长带;是中外文化交流传输的预热区和化合带。所以,古代甘肃地区堪称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和繁荣发展的重要营养池与基因库。
甘肃省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但目前还不是一个文化大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我省建设文化大省指明了方向。如何将文化资源大省发展为文化大省,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谋划。
实现文化大省的建设目标,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是基础,文化产业开发是核心。必须以大力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为前提,以发展文化产业为主体。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又必须以学术研究为先导。只有对类型多样、独具特色的甘肃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基本特点和核心价值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和揭示,甘肃文化的发展和产业开发,才会有所依归,才会抓住文化的灵魂。因此,文化产业发展、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内涵挖掘必不可少。应以高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牵头,设立有关的协作机制,给予经费支持,以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专题研究和联合攻关。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是一个量大面宽的系统工程,既要统筹计划、全面开发,也要突出重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无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或者是文化产业的创建,我们都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要有引进吸收、合作研究开发的勇气和气派。既需要科学性、前瞻性的战略设计,也需要许多部门、行业甚至广大民众的协作、配合与支持。
文化建设春意浓
2012-04-11 来源:襄阳日报
今年初,襄城区出台一号文件——《关于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快文化襄城建设的意见》,并召开文化襄城建设动员会,全面落实省、市建设“四个襄阳”的战略部署,推进襄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文化襄城建设。
热词一:以文化人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引领、渗透、提升作用,采取全民阅读、专家讲堂、主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开展全民学习活动,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广东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春季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 制浆车间生产初步技术方案(桉木).docx VIP
-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主题阅读.doc VIP
- ARKInvestBigIdeas2025-歌者PPT中文校对版.pdf VIP
- 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全国篇.doc VIP
- 2025西双版纳供电局及所属县级供电企业项目制用工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三十六计.docx VIP
- 2025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pdf VIP
- 大数据数据资产价值评估.pdf VIP
- 钟君申论笔记.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