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伤寒名医案精华3
伤寒名医案精华3.txt7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8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
黄芩汤
一、痢疾
倪少恒医案:王某某,男,30岁,1953年4月11日初诊。患者病初恶寒,后则壮热不退,目赤舌绛,烦躁不安,便下赤痢,徽带紫暗,腹中急痛,欲便不得,脉象洪实。余拟泄热解毒,先投以黄芩汤:
黄芩、白芍各12克,甘草3克,红枣3枚。
服药2剂,热退神安痛减,于13日改用红痢枣花汤,连服3剂获安。
(江西医药杂志1965;945>;1012)
按语:表邪入里化热,郁于少阳,内迫肠胃,故见热证下利;又有少阳郁热,气机不利,故见腹中急痛而又欲便不得。用黄芩汤清肠胃热以止利,散少阳郁以止痛,有一投两得之妙。现代临床上多用黄芩汤来治疗热利,后世治疗痢疾的著名方剂“芍药场”,即从本方演化而来,所以汪昂《医方集解》称黄芩汤为“万世治利之祖方。”
二、呕利
刘渡舟医案:王某某,男,28岁。初夏迎风取爽,而头痛身热,医用发汗解表药,热退身凉,头痛不发,以为病已愈。又三日,口中甚苦,且有呕意,而大便下利粘秽,日四五次,腹中作痛,且有下坠感。切其脉弦数而滑,舌苔黄白相杂。辨为少阳胆热下注于肠而胃气不和之证。
黄芩10克,白芍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大枣7枚,甘草6克。服3剂而病痊愈。
(《新编伤寒论类方犯984;123)
按语:本案以邪郁少阳为主。少阳有邪,则胆气郁滞,横犯肠胃,上逆于胃则呕吐,下迫于肠则下利。少阳疏泄不利,气机不畅,则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正合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之证机,故三投而愈。
桂枝甘草
一、心悸痛
胡梦先医案:林某,5,39岁,1960年8月10日就诊。自诉:心悸而痛喜按,服许多止痛药阁效,大小便正常,时有自汗出。诊其六脉微缓,苔白滑。断为虚痛,用桂枝甘草汤:
桂枝18克,甘草9克,顿服。
服后痛即消失。
(福建中医药1964;(5);封三)
按语:凡痛,拒按属实,喜按局虚,又心悸汗出,显为心阳亏虚,络脉失煦疼痛,用桂枝甘草汤顿服,单刀直入,以振奋离宫之阳,药少力专,果一投而中。
二、眩晕(体质性低血压)
刘永会医案:秦某某,男,46岁。因头晕乏力4年,近20余日加重,于1978年7月30日住院。4年来血压一直偏低,伴有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浑身乏力,心悸,心前区压迫感,用西药治疗无效。体检:血压85/58毫米汞柱,余无异常。诊断:体质性低血压。处方;
甘草15克,肉桂15克,桂枝15克,五味子25克,水煎,早晚服2次。
4日后血压有所卜升,症状减轻。一周后血压升为110/85毫米汞柱,症状消失,睡眠明显好转,自觉周身有气力,精神愉快。巩固治疗—月出院,后未复发。
(黑龙江医药1979;(2>:59)
按语:本案为虚性眩晕,由清阳不升所致。《灵枢·口问》篇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故以桂枝甘草汤温补上焦阳气;又加肉桂、五味子以阴阳并补。阴充阳升,清窍得养,而眩晕自除。
三、癫疾
李白召医案:李某,女,21岁,1983年8月17日初诊。其母代诉:年前与母吵嘴而病,开始郁郁寡欢,不欲多言,后寐多不醒,呼之不应,或昏昏欲睡,或语无伦次,时轻时重。多次求医诊治,屡用理气泻下之品、病无起色,迁延至今。见患者发育正常,面容呆板,两手交叉护胸,问其故,但言心中害怕,耳中如物阻塞,脉浮大,舌
淡苔白。病为癫疾,证届心阳虚损。处方:
桂枝45克,甘草20克,2剂,水煎。
服1剂,精神好转。2剂而嗜睡除,言语增,病情稳定耳塞消失,自云如梦一场。效不更方,继服2剂,彻愈。
(国医论坛U86;<3);51)
按语:癫疾属阴,非阳药不化。本案原为肝郁,怎奈屡经泻下,心阳必伤。证见叉手按胸,心悸耳聋,乃桂枝甘草汤证无疑。然沉疴久病,又非重剂而不能起,故倍增药量,功专力宏,单刀直入,效如桴鼓。经方之妙,莫过于此矣。
四、耳聋
周福生医案:周某某.男,29岁。因突起耳聋近—月,经他医用益气聪明汤等治疗,耳聋如故,痛苦不堪,后延余诊治。刻诊:白诉耳聋,并觉心悸乏力,稍有畏寒感,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软无力。细询知病起于感冒过汗之后,据其脉证之病史,以心阳虚为辨.用桂枝甘草汤加味。处方;
桂枝12克,炙计草8克,石葛蒲4克。
首服2剂,自觉听力明显增强,心悸好转,寒感消失,药已对证,再服2剂,耳聋全除,诸症也平。
(新中医1989;<11):43)
按语:《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心阳不足,不能上冲于耳,可致耳聋失职。本案耳聋,正因发汗过多,损伤心阳所致。大论云:“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阑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