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生物电子显微技术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知识 电子显微镜的类型及技术特征 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分析电子显微镜 双束电子显微镜 扫描探针显微镜 电镜生物样品制作技术 超薄切片制作技术 负染色技术 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技术 冷冻制样技术 第一章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知识 1-1.电子显微镜的发展概况 1-2.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知识 1-1.电子显微镜的发展概况 一、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科学理论的发展: 1924年物理学家(德布罗伊)证实了: 电子与光子一样,具有波动性; 1926年物理学家布施发表了研究成果: “关于带电粒子在轴对称电场、磁场中具有聚焦作用” 1.电子显微镜发明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裸眼观察物体: 生物体的机体、器官、组织 光学显微镜观察: 器官、组织、细胞 探索更微小的生命形式:病毒 超显微术 人类的梦想与科学理论的支撑 促成了电子显微镜设计思想的产生! 2.电子显微镜的诞生: 电子显微镜于1931年,在德国柏林大学高压实验室由 Knoll 和RUska研制成功,证实了由电子束为光源、电 子透镜组成的电子光学系统,可以对物体放大成像。 1932年宣告电子显微镜诞生。分辨率50纳米 。 1939年,Ruska在西门子公司研制生产了世界上第一系列 商品透射电镜,分辨率仅10nm,40台; 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希尔用消像散器补偿电子透镜的旋转 不对称性,使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有了新的突破,逐步达 到了现代水平。 1935年,Knoll首先提出了扫描电镜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 1942年,M.Mullan在剑桥大学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 扫描电镜实验室装置; 1965年由剑桥大学仪器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批 商品扫描电镜,分辨率50~100nm,放大倍数仅1万倍。 初级阶段的电镜:功能单一,电子管元件,体积庞大,操作复杂。 3.电子显微镜发展的成熟阶段 20世纪60~80年代, 电子显微镜的理论研究 及生产技术达到成熟的时期。 分辨率达到6.0nm;放大率达到30万倍。 分辨率达到0.2nm;放大率达到80万倍。 特点:晶体管时代,功能多样化,操作较复杂! 4.现代电子显微镜 高性能、多功能、结构紧凑、微机化控制/操作 操作系统微机化 二、我国电镜事业的发展概况 1.我国电镜的研制概况: 2.我省电镜应用概况: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 三、电子显微应用技术的概况: 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9年中科院精密仪器研究所研制成功第一台透射电镜XD-100型; 1965年中科院科仪厂研制成功DX-3型透射电镜,分辨率达到0.3nm; 1977年上海新跃仪表厂研制出DXB-12型透射电镜,分辨率达到0.2nm; 中科院科仪厂自KYKY-1000B以后,KYKY-2800型,KYKY-3800型扫描电镜。 常规超薄切片技术 常规扫描制样技术 冷冻复型技术 细胞化学技术:酶的细胞化学 免疫电镜技术 负染色技术:快速诊断 现代电镜将超微结构观察与加工一体化 一、电子显微镜的计量单位: 1cm 1mm 100μm 10μm 1μm 100nm 10nm 1nm 0.1nm 电镜观察(nm) 光镜观察(μm) 肉眼观察(mm) 分子和原子 核酸和 蛋白分子 病毒 细胞器 细菌 细胞 动、植物器官 1μm=10-6m 1nm=10?=10-9m 1mm=10-3m 1mm=10-3m 1μm=10-6m 1-2.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知识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二、电子显微镜的照明源—电子束 1.电子枪的结构: 阳极 栅极 阴极 高压 偏 压 0V 3V3A 阴极:钨灯丝,产生电子 栅极:控制电子束 阳极:加速电子运动 2.电子束的产生 加灯丝电压使灯丝加热, 尖端温度升高 到2227℃时逸出电子, 当温度升高到2480℃时逸出大量电子, 这些自由电子在高压作用下, 形成高能电子束。 三、电子透镜系统 1.理论依据:1926年,德国物理学家布施发现:一切带 电粒子在旋转轴对称磁场或电场中,运动轨迹可以被 折射而会聚。电子束聚焦的关键理论。 2.电子透镜的类型 电子透镜 静电电子透镜:由静电场组成的三级电子枪 磁电子 透镜 恒磁透镜:用恒磁体激磁的透镜 电磁 透镜 螺线管线圈:磁场非常弱 包壳透镜:磁性材料封闭线圈,聚光镜 极靴透镜:高导磁性材料极靴,使磁场 高度集中。物镜、投影镜等强透镜。 四、电子透镜的像差: 像差的主要类型 电子光学系统与理想光学系统成像的差别,称为像差。 1.球差:透镜缺陷使近轴磁场与边缘磁场对电子束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0译林版高中英语新教材选择性必修四第二单元Reading课件.pptx VIP
- 劳务费追加协议.docx VIP
- 河南省郑州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八)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VIP
- 空调维修保养服务投标方案.docx VIP
- SL∕T 820-2023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计算与泄放设计规范.pdf
- 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一级评估).pdf VIP
-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健康体检重要异常结果管理专家共识(试行版).docx VIP
- 三碁(SAVCH)S1100系列变频器Vf通用型用户手册V2.5.pdf
- RBA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