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试题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试题分析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主观题分析 第1题——第3题 答题情况:前三题的均分14.62(满分22分),得分率66.45%;不及格率约32.5%,分数密集在14—19分;满分仅77人,约0.56%。 默写题基本能得7分左右。主要是错别字,错字集中在“漾”、“啄”,别字主要是“渡”、“皓”、“炼”、“砌”,此外有些学生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晰。 文学常识题错的最多的是《震川先生集》写成《震川先生文集》或《震川文集》;谢灵运写成陶渊明的。此外还有一些错别字。 加点词解释,“潦”与“抑”答得较好。而 “渚”与 “恣”错的较多。 教学建议: 抓好基础,要求学生把字写清楚,写端正,写准确。背书要理解,抓落实。 第6题 存在问题: 1.采分点关键词翻译失误,如“致”译成“达到”,“孳”译成“结果实”。 2.采分点关键词翻译对了,但总体意思弄反了,如“郭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茂盛”(应是“不能使”)。这样的情况扣1分。 3.用语不规范,不知所云,如“但能顺应从于天,使之有其本性之所在”。 第8题 存在问题: 1.看题不仔细,把8、9两题的大体位置互换了。 2.对于句式的基本特点把握不当,不知道“长句和短句,整句和短句”概念上的区别,只好用“对仗工整、句式整齐、用典恰当”等似是而非的字眼答题。 3.采用大包抄的办法,把名词术语堆砌在一起。如“句式对偶、押韵,对仗工整,句子有长有短,通过比兴、用典等手法抒发作者内心对人生的感叹”。 这一题得分是很不理想的,大约在1.6分。 第9题 存在问题: 1.只有“比”没有“兴”,露点了,对于“兴”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和比喻混淆在一起。 2.对于比喻的喻体理解不当。如“以黄河之水天上来,比喻水来的很大、很猛”。 这一题得分也就是1分多一些。 第11题 存在问题: 1.颔联找不准(或不知道何为“颔联”),导致全面丢分。 2.审题不细致,只找出一个“诗眼”。 3.答题不规范。如只是点出“自”和“空”,而后加以解释,对其手法和效果没有进行分析,这样的卷子只能得3分。 教学建议: 1.在古诗文复习时,对于修辞、句式、艺术手法的基本的概念要做一个梳理。 2.加强审题训练,不要再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3.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以11题为例,对于重点字句的赏析,要符合“四部曲”:(1)直接点出关键词;(2)结合原句加以解释;(3)指出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达到什么表达效果。以一份满分卷为例:“诗眼”分别是“自”和“空”(点出关键词得1分)。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人去欣赏(结合原句加以解释,得2分);这两句,寓情于景(指出艺术手法,得1分),表达了诗人对丞相敬仰和怀才不遇的感叹。(答出表达效果,得1分) 第6、8、9、11题,均分6.49(满分15分),得分率43.27%,不及格。 第12题 存在问题:学生很少能准确答出作者人生的三个阶段; 例如:年轻时醉酒插梅赏梅;年老时漂泊,不忍看到梅花,只能追忆。(只答出“年轻和老年”2点,给3分) (说明:评分标准改成“答出2点即给3分,答满3点给4分”。) 存在问题2:学生不能利用诗歌中“今年”的暗示性,准确理解所谓“赏梅”的三个阶段所指的内容,而是简单理解成 “插梅——挼梅——看梅”。 例如:醉酒时插梅赏梅;揉搓梅花而流泪;后来年华已逝,不忍看到梅花只能追忆。(没有直接表明人生阶段的词语,只能象征性给2分;如果少一人生阶段的描述,就给1分) 第13题 存在问题:理解不够完整,主要指“晚风”的象征性几乎无人答出。联系诗人遭遇,“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一句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寄寓着作者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心绪。“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身世之苦、国家之难揉合在一起寄寓着作者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心绪。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宪问》(四) 本场考试作文以对传统名言的认识与反思为命题的着眼点,四句话四个观点,任选一句写作。其中的每一句话所表达的观点,都有其与之对立的、持相反看法的另一个观点,如果以A作为本场考试的命题,B就是它的反命题。这就规定了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对两个相反相成的命题进行辩证的分析。 名言是人类思维成果的结晶,是一种充满智性的认知,但名言所表达的认知又往往是相对的、片面的。作文命题中的四个观点(名言),都不能穷尽一切真理,都可以用另外一个观点来反驳,因此对一个观点,既要证明,也要证伪,这就牵涉到事物的两面性,就要论述这个观点在什么条件下是成立的,在什么条件下是不成立的,还要论述在什么条件下让事物朝着有利的一面发展转化。这

文档评论(0)

845375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