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最终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献综述最终版

法政学院 本科生学年论文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班 级: 12级思想政治教育汉班 学 号: 20121102670 姓 名: 米精 指导教师: 张金兰 2015年 9 月 26 日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法政学院12级思想政治教育班 米精 指导教师 张金兰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不但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教育经验,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关于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不论是在当时还是今天,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教育、理想人格的培养以及人的自我完善,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也从间断过。本文在参阅过与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相关的书籍和论文后,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做如下整理和归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做全面阐述的书籍和文章,主要是从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内容、过程、原则及方法等来进行研究的;二是关于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启示方面的研究;三是国外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相关研究。 一、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全面研究 关于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理论基础,陈勇、胡正强在《孔子道德教育思想论析》一文说到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张力红在《孔子道德思想研究》一文中写到,“为政以德”,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政治理论基础;“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人性论基础;“中庸”,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方法论基础。 关于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内容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包括一系列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范畴,以及理想人格学说和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理论等在内的思想体系。如庞朴、马勇、刘贻群在《先秦儒家研究》一书中写到,孔子的道德思想核心是“仁”,仁的主要内容包括:(1)仁的基础和先务是孝,而孝也是儒家一切教义的基础和先务①孝是仁的基础和先务②孝也是仁的主要内容之一。(2)仁的准绳和目标是礼,而孔学也主要是礼学。(3)仁的基本界限是中庸(4)仁的实行方法是忠恕(5)为仁的精神安慰是成名。孔子儒家构成了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孝和礼为主要成分的道德思想体系。王世明在《孔子伦理思想发微》一书中:“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认为仁即爱人;又以孝悌为仁之本,以为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在世界观上相信有人格意义的“天”,但又把天看成自然之物;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强调“学而时习之”,提倡“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注重“学”与“思”的结合。”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杨朝明与修建军主编《孔子与孔门弟子研究》一书:“孔子的伦理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包括一系列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范畴,以及理想人格学说和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理论等在内的思想体系。具体来说则是仁爱的伦理原则和道德情怀;提倡“忠恕”之道,主张宽以待人、成人之美;轻鬼神,重人事,提倡对人关心、同情和帮助;肯定人在道德人格上的独立和平等,尊重人的人格与尊严;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强调对人生道德价值的追求;主张德治,反对苛政。”杨昌洪在《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一书中,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要包括“克己”与“爱人”两个方面,以“礼”为准则。冯克诚的《原始儒家教育学说与论著选读》(上),“仁”是孔丘的最高的道德概念。他的道德思想体系,大体是以“孝悌”为本,以“礼”为规范,以“忠恕”为一贯,以“中庸”为准绳。此外,他还提倡智、勇、信、义等道德。张传燧《解读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孔子及其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教人做人,使学生成为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即所谓“仁者爱人”。这种培养目标决定其道德教育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立志、本仁、约礼、博文。四者的关系是:志为根本,孝为基础,仁为核心,礼为准绳。吴乃恭在《儒家思想研究》一书中强调“贵仁”,“克己复礼为仁”,突出了“仁”在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的核心地位,进而引出孝、悌、恭、敬等仁的具体德目。黄钊的《关于孔子的道德教育学说探析》一文,“仁”是最高德目,以“仁”为统帅,又辅之以义、礼、忠、恕、孝、悌、慈、爱、勇、温、良、俭、让以及恭、宽、信、敏、惠等一系列具体德目。赵官官和张景书的《〈论语〉中的德育思想探析》一文,以“仁”为核心,大体可以分为仁德、信义、礼学三个方面。陈旗敏的《中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的对话》一文,“仁”是其道德学说的中心,包括仁、礼、孝、悌、忠、信等道德条目。杜振吉的《试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一文,以“仁”为核心,包括爱人、忠恕、孝悌、中庸、立志、礼、义、恭、宽、信、敏、惠。唐海燕的《孔子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