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综合测评5含答案.docxVIP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综合测评5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综合测评5含答案.docx

单元综合测评(五)(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66年某旅客从天津到上海途中餐饮情况: “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以上材料说明当时( ) 【导学号A.西餐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主流B.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解析】 鸦片战争后,天津、上海都是近代沿海通商口岸,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故B项可以从材料中反映出来;A、C、D三项与材料不符。【答案】 B2.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倡导婚姻自由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D.反清革命【解析】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易服;“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反映的是19世纪末妇女不再缠足现象的出现。【答案】 B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 【导学号A.外来侵略引起服饰变化B.中国人不适宜着西装C.传统服饰仍有生命力D.中国服饰已西方化【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服饰沿革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在中西融合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的民族服饰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选C项。【答案】 C4.近代上海曾流行一首歌谣:“乡下小姑娘,要学上海样,学死学煞学不像,等到学来七分像,上海已经换花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近代上海引领全国时尚B.近代上海时尚变化快C.近代社会生活城乡存在明显差异D.近代中国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的社会生活【解析】 这首近代上海歌谣意思的是:上海潮流更新换代很快,乡下小姑娘好不容易学到了,却已经不再流行了。上海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引领全国时尚,故A项正确;小姑娘学到的时候,潮流已经变了,说明变化快,故B项正确;乡下小姑娘拼命学上海样,说明城乡差距大,故C项正确;歌谣并未讽刺所有中国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D5.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这一评论反映出( )A.实现了男女之间的平等B.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C.雇佣关系刚刚开始出现D.近代工业促进报刊业繁荣【解析】 题干材料说明人们仍然用封建时代对女性的要求来看待近代工厂的女工。女人到工厂工作与男女之间的平等的实现不是一个意思,故A项错误;近代工业出现后,女人去工厂做工,具有封建思想的人看不惯,说明是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故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出现雇主与雇工的雇佣关系,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到报刊业本身的发展,更不是近代工业对报刊业的促进,故D项错误。【答案】 B6.(2016·浙江严州中学高二模拟)下列社会习俗的出现与革命思潮的推动有关的是( ) 【导学号①“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②“阳历兴,阴历灭” ③“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④“别肠转如轮,一刻即万周”A.①② B.②④C.①③D.②③【解析】 ①④是伴随外来侵略而进入百姓社会习俗之中的,②③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故选D项。【答案】 D7.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 )A.电报B.火车C.电影D.电灯【解析】 根据题干诗歌的内容推测该文明成果是通讯工具有线电报,故A项正确。【答案】 A8.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着。”材料不能反映出中国近代( ) 【导学号A.学习西方的渐进性B.物质文化的多元性C.社会生活的包容性D.社会生活的多样性【解析】 根据题干“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着”可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同时在中国存在,这体现了中国近代物质文化的多元性、社会生活的包容性、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学习西方的渐进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项。【答案】 A9.竹枝词中近代上海的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C.近代通讯技术传入中国D.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解析】 材料中的“鸿”指鸿雁,在中国古代鸿雁代指书信。材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6455029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